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病发人群多为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视线模糊、失语、感觉障碍或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而在发病时,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由缺乏氧代谢引起组织内部能量衰竭,影响神经功能。有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在急性发病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炎性反应都是导致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
血塞通注射液中含有三七总皂苷,是中药三七的有效成分,有止血活血、祛瘀通络的功效,所以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血塞通注射液还能有效增加动脉血液的流动量,扩张血管,降低脑组织耗氧速度,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和纤维蛋白水平,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抑制血栓形成。因此,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要通过溶血栓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缺血状况,并对神经功能进行修复。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年2月-年5月徐州市贾汪区耿集卫生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4.2±6.7)岁;病程1~38h,平均病程(6.9±5.5)h;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4例,冠心病3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多发性脑梗死7例,基底核区脑梗死5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65.4±6.3)岁;病程1~42h,平均病程(7.1±5.7)h;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2例;腔隙性脑梗死8例,多发性脑梗死9例,基底核区脑梗死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以及梗死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1)诊断标准:突然短暂可逆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常有反复发作史;不存在颅内压增高情况;发病年龄超过50岁,有动脉粥样硬化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2h。(2)纳入标准:年龄55~85岁;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经MRI以及CT检查证实。(3)排除标准:不愿配合本研究的患者;同时存在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方法:对照组进行抗凝、控血压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进行抗凝、控血压等常规治疗上结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首先,对血压以及颅内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针对性选择神经保护剂和抗血栓药物,并有效掌握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治疗方案。其次,将~mg血塞通注射液加入10%~15%葡萄糖溶液~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肌肉注射mg,1~2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配合使用清开灵、脉络宁、银杏达莫、舒血宁、天麻素注射液、丹参、黄芪以及中药口服汤剂等中药。最后,治疗过程中还要让患者结合运动疗法、语言疗法和作业疗法,辅助患者更有效、更快速的康复。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1)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损伤得到恢复,若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幅度超过90%,则为痊愈;若患者病残程度为1~3级,NIHSS评分下降幅度46%~90%为显效;若患者NIHSS评分下降幅度17%~45%为进步;评分下降幅度低于17%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2)治疗前后NIHSS评分。(3)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痊愈24例(64.9%),显效9例(24.3%),进步3例(8.1%),无效1例(2.7%),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痊愈17例(45.9%),显效8例(21.6%),进步7例(18.9%),无效5例(13.6%),总有效率为86.4%。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高血液黏度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之一,因为血液黏度高可导致血栓,从而引起血管堵塞,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输,使得大脑长时间处于无氧代谢状态,从而导致脑能量衰竭以及脑中毒,最后损伤神经功能。病发人群均为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其起病急、发病快,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视线模糊、失语、感觉障碍或偏瘫,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也给患者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是增加缺血区域的血液供给,改善脑组织供血功能,控制脑水肿,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最常见的就是给予抗血小板和脑组织保护药,可实际上神经保护药物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抗血小板药物也有可能会导致再灌注损伤。而在中医治疗中,中药对神经保护作用显著,而且中药药性温和,能够有效避免由抑制血小板而引起的再灌注损伤。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其病理产物热毒、痰毒损伤脑络。中风发病是毒邪损伤脑络,导致脑神经失氧、半身不遂的病理状态。
经过研究证实,脑卒中的血瘀证和痰证是脑卒中主要病机,并贯穿整个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络和活血化瘀能够有效缓解脑组织缺血状态,同时还能抑制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造成的损伤,充分调动机体进行自身修复。因此,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采用活血通络治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血塞通注射液中含有三七总皂苷,是中药三七的有效成分,有止血活血、祛瘀通络的功效,所以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血塞通注射液能改善多发性脑梗死脑水肿,促进脑软化灶的胶质细胞反应,加速软化灶的吸收,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病变。对短暂性脑缺血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降低缺血后脑组织Ca[sup]2+[/sup]含量,减少死亡神经元数量,增加神经元密度。血塞通注射液还能有效增加动脉血液的流动量,扩张血管,降低脑组织消耗氧的速度,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和纤维蛋白水平,促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阻止血栓形成。
但血塞通注射液还是一种含有复杂成分的中药制剂,与其中体内的血浆蛋白结合半抗原生成全抗原,导致和诱发不良反应。临床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心悸、面部潮红、胸闷、皮肤瘙痒、皮疹等,再次损害心血管系统,因此在用药期间必须要密切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