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类型与病理变化细胞和组织损伤的轻重程度不一,表现形式也不同,轻者当病因消除后仍可恢复常态,称可逆性细胞损伤,重者则称不可逆性损伤。
(一)可逆性细胞损伤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变性。变性是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的现象,常伴有代谢和功能障碍,去除病因后多数尚可复原。
①细胞水肿电镜下胞质基质疏松变淡,线粒体肿胀(细胞内有较多红色颗粒→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断裂。大体上器官体积肿大,颜色变淡,显得混浊而无光泽,边缘变钝。
②脂肪变肝脂肪变发生机制可能有:a、肝细胞内脂肪酸增多b、甘油三脂的合成增多c、载脂蛋白减少(脂肪酸运输需pro运载→不及时运载→脂肪酸堆积→脂滴)
③玻璃样变a、细胞内玻璃样变b、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由于全身细动脉持续性痉挛,使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形成均匀红染的玻璃样物质。
④淀粉样变⑤黏液样变⑥病理性色素沉着⑦病理性钙化
(二)不可逆性细胞损伤
①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同时代谢停止、功能丧失。
A、坏死的病变细胞质的改变是胞质红染,结构崩解呈颗粒状(无结构,颗粒状)。B、坏死的类型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脑组织的液化性坏死称为脑软化。化脓菌感染时,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释放水解酶,使坏死组织溶解形成脓液,也属于液化性坏死。c、特殊类型的坏死a)干酪样坏死b)脂肪坏死c)纤维素样坏死(恶性高血压病时的细动脉处可见)d、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伴有腐败菌感染,呈现又黑又臭的病变特点。(坏死→不及时处理→坏疽)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因坏死组织水分多,适合腐败菌繁殖,因而感染重,病变组织肿胀、发展快,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坏死组织呈黑色或灰绿色,有恶臭(因为有硫化氢)。因毒性产物和细菌毒素吸收多,全身中毒症状重。气性坏疽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伴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ex:被铁钉扎到未及时处理),细菌分解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头)发音。
C、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包裹这种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大范围坏死时,不能完全机化,则常由周围新生的肉芽组织将其包绕,与正常组织隔离,称为包裹。②凋亡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特定的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程序性,基因控制。)拓展:一个开口:窦道两个/多个开口:瘘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