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的教育体制中,教育强调通过身体、道德、智力和审美等方面的训练,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健美体格、高尚情操、广泛文化素养和智力发展、有多方面兴趣、能言善辩,即“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A.雅典教育
B.斯巴达教育
C.中国西周教育
D.古印度教育
↓↓↓
↓↓↓
在雅典教育中,注重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故选A。
B项:斯巴达教育,培养崇尚武力的军人和武士,不利于身心发展。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C项:中国西周教育,强调政教合一,教育为统治者服务。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D项:古印度教育,强调学习经书《吠陀》,僧侣是教师,学习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不灵活。不符题意,故不选。
2.下列关于群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式群体的成员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分工
B.联合群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集体
C.少先队、小组等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也是有明文规定的群体,但是主要以兴趣爱好为主
↓↓↓
↓↓↓
最高阶段是集体阶段。少先队等属于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没有明文规定。
3.拉拉向别人介绍自己班的卫生委员花花的时候总是这样说:“花花是我们班的小林冲,她安静、稳重、自制力强,同时作为卫生委员她工作认真负责,但是有些时候不够活泼,缺乏生气。”从拉拉的介绍中可以得知花花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
↓↓↓
安静、稳重和小林冲是属于粘液质。
4.七年级(2)班的学生最近在课堂表现不佳,经常出现学生情绪压抑、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的情况,甚至出现了以下情况:张大龙上课的时候会打瞌睡,袁小东就是应付老师,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根据七年级(2)班同学的表现分析,七年级(2)班的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懒散的课堂气氛
D.对抗的课堂气氛
↓↓↓
↓↓↓
注意力分散、应付老师。
5.冉冉老师上课前总是会这样激励学员:“老师认为只要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加上老师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所以大家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一定要用上时间。”冉冉老师这句话体现了她的()的教学策略。
A.接受学习
B.发现教学
C.掌握学习
D.程序教学
↓↓↓
↓↓↓
掌握学习的概念。接受学习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发现学习是布鲁纳提倡。掌握学习是布鲁姆。程序教学是斯金纳。
6.丽丽6月3日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在这21.公里中,丽丽不断的暗示自己,不要半途而废,要坚持,不要被这21.公里打倒。就在这样自我暗示中丽丽克服了困难,顺利完成了人生第一个马拉松。上述材料中体现了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感特征
D.意志特征
↓↓↓
↓↓↓
题干中强调克服困难,属意志特征。性格特征的核心特征是态度特征。态度是强调对人和集体的。理智特征强调记忆和思维想象。情感特征强调情感体验。
7.课程理论之父泰勒提出目标设计模式的四个关键词“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其中“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教育目标?”属于()。
A.目标
B.内容
C.方法
D.评价
↓↓↓
↓↓↓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教育目标”属于泰勒的目标设计模式中的“内容”。故选B。
A项: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方法: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评价: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不符题意,故不选。
8.班里最近要重新竞选班委,小晨非常渴望竞选成功。因此学习非常用功,成绩有很大进步,也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小晨的成就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认可内驱力
↓↓↓
↓↓↓
强调获取一定的地位,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获得一定地位)和附属内驱力(获取表扬),儿童早期的附属内驱力占主导。
9.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中与加里培林理论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对应的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外化
↓↓↓
↓↓↓
定向(相当于活动定向阶段)、操作(物质和物质化)和内化(出生、不出生、内部)。
10.学生原来认知结构中已有“爱岗敬业”的观念,通过学习获得了“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是一种爱岗敬业的观念,现在要学习“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也是爱岗敬业行为的观念,这属于()。
A.并列组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类似学习
↓↓↓
↓↓↓
大概念到小概念学习属于下位学习。本题处于下位学习中的相关类属。派生类属强调的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就知识的一个例子,如学习完水果学习苹果。相关类属不能说是例子,只是表现,会使原有的内容更广大了。提到具体例子是派生,只是表现是相关类属。
11.在评价学生时不应该说“你是......的学生”,而应当说“你将会是......”,“你将成为......”,这体现的是()。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晕轮效应
C.酸葡萄效应
D.马太效应
↓↓↓
↓↓↓
即期望效应。晕轮相应也叫光环效应。马太效应是两极分化。
12.赵老师的英语教学成绩一直落后于其他同学科老师,又由于性格问题,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以致于完全丧失工作热情,长期身心俱乏,这是()。
A.去人性化
B.情绪耗竭
C.个人成就感低
D.紧张焦虑
↓↓↓
↓↓↓
丧失热情属于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强调对学生的冷漠和忽视、情绪的耗竭和成就感低。
13.教师能对学生情况产生直觉体验,像舞蹈家一样,可以根据节奏来调节舞步,这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的()。
A. B. C. D. 14.小亮面前有两个形状不同的水杯,通过往杯子里面倒水,他可以判断出杯子的大小一致,此时小亮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
↓↓↓
小亮有了守恒性,处于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有守恒性和思维的可逆性。
15.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技能转化的过程。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勒温
B.班杜拉
C.维果斯基
D.奥苏贝尔
↓↓↓
↓↓↓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由低到高,文化历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勒温是关于教师领导类型的分类。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