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常识 >> 认知功能障碍与麻醉及手术有何关系

认知功能障碍与麻醉及手术有何关系

 

认知功能障碍与麻醉及手术有何关系?

①首先明确人脑认知功能,认知功能是:指机体高级中枢神经认识物质和获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思维与心理活动的能力与过程,主要是指人脑认识环境和理解事物,以及执行能力的连续性思维活动过程,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计算、精神、情感、行为、表达、空间定向、分析判断能力与反应能力以及自身与环境的确定,乃至与社会交流、融合能力等;

②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大脑高级中枢对上述认知功能出现异常变化或其功能减退。

由于人脑的功能极其复杂,因此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既存在不同,又相互关联,其表现为如某一认知功能发生异常或变化,可引起另一认知功能或多个认知功能的异常或改变,最基本的是记忆和注意力功能的下降,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缺陷和障碍;

②衰老进程中的认知功能障碍,则以记忆减退和反应迟钝最为突出,所以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多见;

③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对学习、记忆、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调节起关键作用,而衰老则可导致中枢胆碱能神经元退变,因此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有可能与其有关;

④由于认知功能障碍与其他脑功能异常症状常难界定,故不同学者对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阐述也有所不同,直至目前临床上仍未有被公认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或概念,因此也就很难评价和量化认知功能障碍的性质、危险因素、发生率、时间及预后等。

麻醉术后患者出现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在老年人群较为多见,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由于认知功能障碍属高级中枢神经(脑功能)功能发生的异常变化,因此,人们自然想到麻醉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关系,尽管目前尚无可靠的依据证明,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与麻醉有关,但围麻醉期所使用的全麻药与相关镇静、催眠辅助用药以及M胆碱受体阻断药(抗胆碱药)均或不同程度的作用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脑),这就不能否认与麻醉的相关性,尤其老年患者术前已经存在中枢神经功能退变或隐匿性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其麻醉术后更容易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故临床麻醉理应考虑如下问题:

1.麻醉深度

全身麻醉深度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是否相关联,至今仍存在争议。一般而言,适宜深度的麻醉较偏浅的麻醉,其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降低,因此不宜片面追求浅全麻。

2.脑血管低灌注量

如麻醉术中机体较长时间处于低血容量、贫血、低血压、缺氧或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可致使脑血流灌注不足、颅内压增高或轻度脑水肿,从而可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尤其老年患者。故老年患者麻醉术中务必保障充分的氧供与氧合,且维持机体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及时纠正异常的血糖增高和电解质紊乱。

3.年龄与认知功能障碍

进入老年期,随着年龄增长,包括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全身各脏器功能均呈进行性减退,尤其高级中枢神经,其正常的脑细胞逐步减少、脑皮质进行性萎缩、神经元功能下降,脑沟加深增宽、脑回变平缩小、脑容积降低、脑重量减轻、脑脊液代偿性增多,上述脑实质病理性发展必然促使脑功能退行性改变;加之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房颤等疾病,从而致使脑血流减少与脑代谢障碍,所以使得老年群体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颇高。

4.手术与认知功能障碍

有研究表明:

①心脏手术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高于非心脏手术患者,前者(心脏手术)的发生可能与手术应激、心肺分流有关;

②在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时发现,非心脏手术患者采用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或全身麻醉,两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

5.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

①糖尿病可影响认知功能,主要表现为记忆和复杂信息处理能力的下降;

②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比例高于普通人群;

③糖尿病是一种系统性内分泌疾病,可以引起机体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出现障碍,高级中枢神经系统认知功能障碍即是其中之一:

④糖尿病患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影响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故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正因为如此,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麻醉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尤其全麻术毕患者苏醒恢复阶段,更应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hl/19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