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内很多结构都存在与人体身体部位一一对应的分布特点。比如:脊髓白质内纤维传导束存在从颈到骶尾的顺序排列;背侧丘脑腹后核;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小脑等。今天做一下总结。
“人”在“神经”旅途:“人”在小脑
1、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
由走在侧索和前索内的皮质脊髓束传导
在后根神经节中枢突进入脊髓后,在脊髓灰质后角换元后,径脊髓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然后上行→在脑干不交叉加入脊髓丘系继续上行→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关键思路:传导束相当于电线,下肢及骶尾部纤维只有在内侧才是合理的,否则线路就乱了,可是经过脊髓内白质前连合的交叉之后,原本来自下肢的感觉信号走在了脊髓侧索的外侧,而上半身的感觉信号走在了脊髓的内侧。
2、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深感觉:
由走行在脊髓后索内的薄束和楔束传导。
后根神经节中枢突进入脊髓后不换元,直接在同侧后柱内上行,到达延髓水平进入薄束核和楔束核换元,然后发出弓形纤维交叉到对侧,此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或大感觉交叉)→在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上行至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关键思路:同样下半身深感觉纤维靠脊髓中央,上半身靠外,因为薄束和楔束在脊髓内不交叉,这种关系不变,所以,上半身深感觉在脊髓后柱外侧,下半身在内侧。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本文由小编整理编辑制作而成,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医师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End
大家都在看
一个半综合征
Parinaud综合征
医学笔记?太牛了!
浅谈Takotsubo综合征
HELLP综合征的前世今生
史上关于脑脊液检验最全的总结
超详细丨脑室引流感染防控流程
脑血管病
脑侧枝循环与缺血性卒中
“人”在“神经”旅途:“人”在小脑
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表现、你掌握了吗?
动态图解:出血性脑卒中VS缺血性脑卒中
肝豆状核变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科教学查房)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理生理和神经影像
“心脏里的耳朵”——心源性脑卒中的最大元凶
各类脑血管畸形的病理基础、临床、影像学表现
心肌梗死——猝不及防的夺命快枪手
特发性颅内高压症与颅内静脉窦狭窄诊疗现状及展望
《脑卒中临床评估量表教学视频》NIHSS评分视频教学一等奖作品
医体融合,预防卒中,科学运动,健康生活——年“世界脑卒中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总共11条,15项,总分42分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医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