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
什么是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
是指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TIA一般特点●发病人群:老年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危险因素: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
●持续时间: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2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
●体征及影像学:不遗留神经功能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无责任性病灶。
病因及发病机制◆1、微栓塞
来源于颈部和颅内大动脉,尤其是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破裂后栓子脱落或心源性(房颤)的微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入脑中,阻塞远端血管引起临床症状,当微栓子崩解或向血管远端移动后局部血流恢复,症状便消失。
◆2、血流动力学改变
各种原因引起颈部或颅内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当出现血压低或血压波动时,狭窄部位远端血管的血流减少,可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当血压回升后局部脑血流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3、血液成分改变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
◆4、其他
脑盗血综合征、脑血管痉挛或受压。
临床表现TIA具有发作性、短暂性、反复性、可逆性的临床特征
●发作性:发病前可能与某种诱因,如体位改变,起床、站立,排尿、排便,体力活动过多,情绪激动,饮酒,颈部屈曲、过伸或转颈,过度疲劳,血压下降等。
●短暂性:多数发作持续2-15分钟,有时可达1或数小时,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反复性:可每天发作数次或一年发作一次,间歇期从数月至数年,较频繁发作者易导致脑梗塞,尤其颈内动脉系统TIA。
●可逆性:不遗留任何永久缺损。
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
颈内动脉系统TIA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肢体单瘫、偏瘫、面瘫、单肢或偏身麻木;
●特征性症状:眼动脉受累—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朦或失明;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可能出现症状: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眩晕、恶心、呕吐,大多数不伴有耳鸣(脑干前庭缺血);少数伴有耳鸣(迷路动脉缺血);
●特征性症状:交叉瘫及交叉性感觉障碍;一侧或两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大脑后动脉缺血);
●可能出现症状:复视(眼外肌麻痹);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真性或假性球麻痹);共济失调及平衡障碍;意识障碍(脑干网状结构受损)等;
临床检查◆1、血液流变学检查
主要表现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均增高。
◆2、脑血管检查
如经颅多普勒检查、颈动脉B超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MRA检查等。
◆3、颈椎检查
可选用颈椎X线、颈椎CT扫描或颈椎MRI检查等。
◆4、头颅CT扫描或MRI检查
观察颅内缺血情况,除外出血性疾病。
◆5、心电图
主要是排除诊断。患者是否有房颤、频发早搏、陈旧心肌梗死、左室肥厚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如风湿性瓣膜病、老年性瓣膜病。
TIA的诊断(1)TIA的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在24小时内(多数在1小时内)完全消失
(2)起病突然
(3)TIA的症状
A.颈内动脉系统TIA
表现为身体的一侧体征(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单眼失明、失语等)
B.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症状为身体的一侧、两侧,多种多样
2)脑神经症状(复视、眩晕、咽下困难、两眼视力消失、偏盲)
TIA的诊断步骤是否为TIA?
哪个系统的TIA?
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TIA危险因素评估(ABCD系统)
TIA的治疗●目的:消除病因、减少和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
●根本措施:病因治疗
●主要手段: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病因治疗对TIA患者应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进行积极干预,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合理运动,避免吸烟、酗酒,适当降低体重等。
药物治疗●原则:
个体化、整体化治疗
●药物: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抗凝治疗(心源性);
3、钙拮抗剂;
4、其他:中医中药降纤药物
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动脉血管成型术(PTA)
预后TIA患者短期卒中风险较高
7天内卒中风险:4%-10%
3个月内卒中风险:10%-20%
其中有25%-50%TIA患者后2天内发生卒中;
对TIA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刘姗姗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