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了解到了中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中风,并且知道中风也就是脑卒中分为两大类:以及,上期文章中也提到了什么是出血性卒中。
不过出血性卒中却只占所有卒中的10%-25%,而缺血性卒中却囊括了卒中的“大半江山”,它占所有卒中的75%-90%。也许大家对“缺血性卒中”这个名字不熟悉,那我换个说法,大家可能就明白了——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
01
缺血性卒中
一、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3周内可完全恢复。
二、进展性卒中:脑缺血症状逐渐发展和加重,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有梗死灶存在。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
三、完全性卒中:脑缺血症状发展迅速,发病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达到高峰
02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1.男高于女,男性和女性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0万和/10万;
2.地域差异:北高南低;
3.城市高于农村;
4.脑梗死后1个月死亡率3.3%-5.2%,3个月内死亡率9.0%-9.6%
03
脑卒中的发病趋势
1.发病率逐年升高,由年的0.40%上升至年的1.23%;
2.发病平均年龄逐年降低,平均年龄为63岁;
3.我国急性卒中患者第1年复发率达17.7%,5年累积复发率>30%。
04
脑卒中好发人群
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病,同时肥胖人群和三高人群也属于好发人群。
缺血性脑卒中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早期识别,是早期治疗的关键,时间就是大脑!
脑卒中早期识别“”
“1”就是一张脸,口歪眼斜;
“2”就是两只手,抬举无力;
“0”就是聆听,语言不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的4.5小时内是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段,发病后的6小时内是尿激酶治疗的最佳时间段,最长不超过6小时。时间拖得越久,治愈的几率就越小,病人情况就越危险。
急性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应该怎么治疗?
溶栓
(视频带你了解什么是静脉溶栓)
《微创碎吸技术——脑出血患者的福音》
上期文章介绍我院是年11月加入周口市卒中中心联盟后又相继开展脑出血微创碎吸治疗,又成功治愈多例脑出血患者。但在此之前,我院年元月就已经成立卒中中心,并且利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了多例脑梗死患者。
溶栓病例1
.09.06日上午11点,医院六楼卒中中心接诊一位急性脑卒中病人,冯某某,男,69岁,以“突发右侧肢体偏瘫3小时”为主诉入院,查额纹变浅,口角歪斜,伸舌右偏,言语不清,右眼凝视,嗜睡、右侧上下肢全瘫,NIHSS评分19分,属中重度卒中,CT排除脑出血。
图为患者刚来我院时
我院六楼卒中中心立即启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方案,5分钟内给予阿替普酶50mg规范应用,1小时后病人肢体语言功能恢复,局灶性定位体征消失,生命体征稳定,可自主行走。
图为溶栓治疗后一小时病人情况
我院六楼自年开展尿激酶溶栓,年成立卒中中心,年元月开展阿替普酶溶栓,目前已进行余例,再通率70%。采用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可以有效改善预后,减少致死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溶栓病例2
近日,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人来时右侧肢体不能抬,意识模糊,语言不清。溶栓后,肢体活动明显好转,意识清醒,能对话。
患者目前在我院ICU接受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我院ICU护理人员给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因偏瘫而长期卧床的患者需使用软硬合理适中的床垫,床太硬容易发生压疮,太软不易翻身;下肢要抬高,经常给患者翻身和按摩,通常2~3h翻一次,患侧和健侧交替,可刺激患肢感觉,有利于恢复,且有助于防止下肢发生静脉血栓;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及呕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湿润。
尤其是患者会因疾病等各方面原因产生消极心态,护理人员还应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主动接受治疗。
我院六楼卒中中心: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目前最有效快捷的就是窗口期的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可以迅速恢复脑细胞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区神经功能。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可以有效改善预后、减少致死致残率。
我院六楼神经内科自年开展尿激酶溶栓,年成立卒中中心,年元月开展阿替普酶溶栓,目前已进行余例,再通率达到70%,如今在商水县周边地区成功建立了脑卒中患者治疗的绿色通道。
卒中中心李主任
信息科编辑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