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听课调研中发现,老师们还是对口诀情有独钟,难以割舍。以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在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下,老师们还是忍不住把“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口诀“传授”给学生。之所以不提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口诀,是因为学生在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时,很容易就会把“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前提条件置之脑后,这样就很容易出错。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分析意识和能力本来就薄弱,一旦形成用口诀解题的习惯,就更不会去积极思考、进行分析。如果老师们真的喜欢这个口诀,不忍抛弃。那么,也不能采取告知的方式,要让学生经历口诀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在探究口诀的形成过程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画出物体成像的光路图。u2f、U=2f、2fUf时,物体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U=f时,物体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Uf时,物体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我们把上述成像的光路图做一比较即可发现,物体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远);物体成虚像时,也是物体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远)。引导学生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会发现物体在焦点上时,所成的像最大——无穷远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说物体处于焦点上时不成像,其实,也可以换句话说,物体成像在无穷远处,可以让学生比较下列事例进而得出结论。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焦点就是太阳的像;光路具有可逆性。这样就找到了原因。因为在焦点处成像是最大的,所以,无论是从“左”侧靠近焦点(成实像)还是从“右”侧靠近焦点(成虚像),成像情况都是越来越大。因此,凸透镜的焦点才是我们研究问题时的参照物。把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加以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更为广泛的结论:无论凸透镜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是靠近焦点,其像都变大。这样,不但学生便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而出错。给老师们提个醒,上述内容适合在章节复习时进行,因为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在构建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层次。简单的重复知识点、做几道题,是不可能达成复习课的目的的。在复习课上,老师们也是要讲点什么的,那就讲学生之前不知道的东西,至于学生已经知道的,还是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的好。本文中的光路图由经开区外国语中学物理组小刘老师提供,在此一并谢过!祝老师们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