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将于8月正式推出这一“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徐晓林澎湃资料
近日,南方航空推出了“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南航招募执业医务工作者成为机上志愿者,如在乘坐南航航班的飞行途中,有需医疗救助的情况发生,医疗志愿者将受邀提供协助。
这一计划引发了医疗行业人士的探讨,不少医疗业内人士提出疑问:如何确保志愿医生的资质?万一出现急救失败等结果,责任将如何界定?
7月12日,南航总部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应,该“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已与国家卫计委合作审核医生资质,将于8月正式推出。
志愿医生计划预计8月正式发布
年6月,南方航空传出消息,今年下半年将招募飞机上的志愿者医生,提供紧急救助服务。7月初,南方航空总部向澎湃新闻证实,将于8月正式推出这一“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目前计划仍处于试运行阶段。
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当乘客遇到机上突发伤病事件时,客舱乘务员可通过系统定位当次航班上的志愿医生,寻求帮助。
“随着民航旅客运输量增加,旅客在机上突发伤病事件明显增多。”7月12日,南航总部相关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这样的原因,南航决定向社会招募志愿者。
“以往遇到客舱突发伤病情况,乘务员通过广播寻找医生。但医生或许会考虑相关风险,因此主动性不足。”上述负责人解释,“南航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将为志愿者提供一定额度的明珠会员里程,志愿者在南航航班上提供医疗救助和援助,南航承诺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责任。
那么,志愿者如何注册工作?南航相关负责人介绍,志愿者可以先进入“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的注册页面,注册成为南航会员后,南航的后台系统中将对志愿者做标记,当志愿者购买机票后,航班机组人员将会得知机上志愿者的位置信息。
“一旦发生需要救助的情况,机组将会前往相应位置寻找志愿者,同事广播中也会播放寻找医务人员的信息。”上述负责人表示,试运行阶段,“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已经吸引数百名执业医务工作者注册。
南航日均一起乘客机上需救助事件
事实上,在民航航班上出现乘客需要救助状况的案例比比皆是。
南航总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据该公司不完全统计,年航班因机上旅客突发重大紧急疾病而返航、备降的共计99个班次。年1月1日至4月10日,南航航班发生需要机上医疗救助的事件起,接近每天1起。
“客观地说,三万英尺高空封闭的机舱环境,较低的机舱内压和空气湿度都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因,或使已有的疾病症状进一步加重。”7月12日,一名自称持证医务人员撰文归纳几种常见的“紧急机上医疗事件”——晕厥、心脏骤停、急性心绞痛(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或出血性)、癫痫大发作(非轻微失神发作)、外伤(航班遭遇颠簸多人受伤)、呼吸困难、精神症状等。
对于南航准备在国内民航首推“机上医疗志愿者招募计划”一事,澎湃新闻记者7月12日采访了多名来自上海的医生,他们大多对此做法表示“支持”。
来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医生汪方表示:“社会医疗急救意识在提高,在火车、飞机等一些公共场所,一旦有人发生猝死、创伤等情况很难得到医护人员的支持,而社会大众又普遍缺乏急救技能,南航的做法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汪方举例,在欧美发达国家,急救基本已经实现全民化,只要有行为能力的人具备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比例有些甚至达到80%,急救常识在学校教育中也得到普及,但在国内接受过专业急救培训的人员甚至还不到5%,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的急救知识比社会公众了解得多,对当前国内整体的社会急救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医院血液科医生陈勤奋同样表示,与社会上没有医学背景的一般人相比,医务人员普遍掌握一般的急救技能,在飞机上遇到突发病情的乘客时,可以通过问家属病史、查看乘客随身携带的病史资料或通过眼睛来初步判定病人的病情,及时和飞机上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决定是否需要返航、降落等。
除此之外,陈勤奋还认为,医疗志愿者的存在不仅仅是处理乘客突发病情,航空公司如果与医疗志愿者加强联系,还有助于及时发现飞机上的急救设备是否安全、有效,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以保证危急时刻设备可用。
招募门槛、专业范围、医疗责任等引发讨论
不过,对于医疗志愿者的资质、履历等招募门槛,职业许可范围如何限定,医疗责任谁来承担等问题,一些医生仍存在疑问。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医生表示,在飞机上医疗设备缺乏的条件下,再加上情况紧急,仅依靠医生的观察、经验短时间去诊断、治疗也可能存在失误,“这时候医生的心态、情绪等与在医疗机构开展治疗有很大不同,拿急救技术中的心肺复苏来说,成功率在医疗机构内都不能达到%,一旦在航班上发生急救不成功,医生如何免责仍然是问题。”
但也有医生认为,在飞机上救人承担的风险并不会影响医生施救。汪方认为“非医疗场所的现场急救,不存在职业风险”。他认为,医生在执业场所之外也是普通民众,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与一般人是一样的,医务人员此时对生命受到威胁人员实施的紧急施救,仅仅是道德层面的人道义务,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于这种行为都是予以鼓励和保护的。汪方还指出,相比招募医疗志愿者,对飞机上的工作人员进行急救常识培训更为重要。
此外,还有一些医生会顾虑专业范围受限并不适合所有情况的急救。“拿飞机上乘客分娩来说,妇产科医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不是每个专科医生都具备的,不是所有专业的医疗志愿者都敢贸然去帮忙。”一名受访医生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
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理事长、第二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苏佳灿曾在上海虹桥高铁站救助过突发疾病的乘客,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支持南航的招募计划并认为“很有必要”,但认为这一招募形式仍然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如航空公司如何对报名的医生资质进行审核,他们是不是都符合急救条件、技巧等。”
苏佳灿认为,这一招募应该获得社会组织、医疗单位、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不应该是航空公司单方面招募,“毕竟医疗志愿者与其他志愿者不同,具有其特殊性。”
与此同时,飞机上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也极为重要。“一些医生在日常遇到突发事故也可能会犹豫,如果上去帮忙了,但没有相应的急救设备,病人如果没有救活,这个责任会让医生觉得‘对不起’。”苏佳灿表示。
对于飞机、火车等运送大量人员的公共场所内,汪方和苏佳灿都建议必须要完善常规急救配置,包括自动体外除颤仪、简易人工呼吸器等急救器材以及一些急救药物,以提高心源性猝死的现场急救成功率。当前,完善对施救者的法律保障也是建立急救系统的关键一环。
律师:救助行为不同于医疗行为
7月12日,南航总部就上述各种疑问作出回应:感谢广大医疗工作者的支持,并表示后续招募计划仍然会听取各方意见,不断完善。“南航已经与国家卫计委合作,能够保证审核是否有资质。医生注册成为志愿者后,一旦买票坐飞机,南航系统后台能够识别,遇突发或旅客需要帮助的时候,一方面空乘会直接去找志愿者,另一方面广播也会同时播放找医生的信息。如果出现急救失败等结果,南航将承担责任,不会将责任推卸给医生。”南航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纵横律师事务所严佳斌律师7月12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除非需要救助的旅客受到的伤害是由于救助行为不当所导致的,否则不需要承担责任。
“我个人认为需要界定行为的性质。目前从‘医患纠纷’、‘医疗事故’等案例的前提来看,医生都是实施了医疗行为。在医生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医生、医院失职那么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但从南航所招募的志愿者医生来看是救助行为属于民事行为中的救助,医院实施医疗行为,就不应承担因此而造成的任何责任,”严佳斌律师随后指出,至于如何证明是由于救助行为不当所导致的旅客伤害,需要相关机构的鉴定因果关系,“如果确实因救助不当导致伤害,那么航空公司将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达成了一种法律关系。”
“救助结果失败的话,需要看失败原因,如果救助医生本事没有过错,那么就没有责任。如果确实是医生过错导致的确实因承担相应责任。”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郝俊波表示,如果是航空公司组织的这样的志愿者计划,那么航空公司首先应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航空公司作出了承诺后,会为医生购买相应的保险。”
相关阅读
机上医生,这烫手山芋该不该碰
近日,南方航空推出了他们的“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招募执业医务工作者成为他们的机上志愿者,如在乘坐南航航班的飞行途中,有需医疗救助的情况发生,医疗志愿者将受邀提供协助。
南航机上志愿者注册网页
作为一名持双证的医务人员,同时也是一名飞友。我觉得应该从两个角色出发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从飞友角度:论机上医生的必要性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年,《纽约时报》就发过一篇文章:WhenDoctorsAreCalledtotheRescueinMidflight提出设立“机上医生”的设想。
有数据显示,全美每50个商业航班中就有1班发生紧急机上医疗事件(In-FlightMedicalEmergency)。另根据一篇来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指出,其发生率大致为每个航班就会发生1起(由于缺乏完善的上报体系,显然这是个被严重低估了的数字)。南航新闻稿中所写,“年,南航航班因机上旅客突发重大紧急疾病而返航、备降共计99班次,即南航平均每4天就有一例为抢救旅客而返航、备降的航班。年1月1日至4月10日,发生需要机上医疗救助的事件起,平均每天约1起”。
今年5月10日,深圳航空由南京飞往贵阳的ZH航班推出不久机上乘客在如厕过程中诞下一名婴儿(深航机组成功机上接生婴儿)。新华网今年4月29日报道,海南航空一架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航班由于机上一名乘客死亡而返航北京。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上海航空去年9月由上海飞往曼谷的航班上。这类新闻比比皆是。
很客观地说,三万英尺高空封闭的机舱环境,较低的机舱内压和空气湿度都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因,或使已有的疾病症状进一步加重。来看看几种常见的“紧急机上医疗事件”:
1.晕厥
发生率37.4%,位列所有紧急机上医疗事件发生率榜首。我们常说:“最常见的症状,反而是最难诊断的“。就像腹痛,我们很难知道你是早上吃坏了东西,还是仅仅因为机舱温度过低导致的肠筋挛。对于昏迷的病人,需要立刻检查心跳、血压、血糖、呼吸等各生命体征,判断是心脏骤停、低血压、低血糖或是其他原因所致。不同原因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也决定了一条生命是否延续,机长是否需要备降返航(是的,低血糖通常只需要一块--糖)。
2.心脏骤停
这类事件即便是在医疗设备齐全的重症监护(ICU)都属于紧急情况。虽然发生率(机上)仅为0.3%。而且随着基础医学知识的普及,心肺复苏(CPR)已被绝大多数民众所熟知,更是CC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即便如此,还是有超过86%的旅客无法逃离死神的魔掌。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在缺氧数分钟后便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因此如何“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并“正确”完成CPR的所有步骤是决定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多情况下,不是抬起下巴就可以开放气道;不是对嘴吹气就可以保证氧供;不是随处无规律按压胸部就可保持体循环的。
即便复苏成功,执飞航班还是需要尽快备降或返航已保证旅客能够接受后续治疗。但是,这里的关键是,你是带着一个活人还是一具冰冷的XX落地。
3.急性心绞痛(冠心病)
如果坐你边上的奶奶(或爷爷)突发胸痛、发汗和呼吸困难,有很大可能是突发急性心绞痛。因为机舱压力的变化,我们在乘坐飞机时动脉血氧分压通常只有地面的60%-80%,因此更容易诱发心绞痛[2]。也许这种情况你们很难做出判断。适当询问病史资料(发病历史)对快速诊断起很大作用。上帝保佑,患者自带了药物。如果没有,便宜的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也许能救乘客一命。
但是!并非是服用阿司匹林后就相安无事了,由于阿司匹林是一类抗凝药物,因此服用后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轻者为紫绀(皮肤出血),重者可能导致内出血;也有患者对阿司匹林等药物过敏。因此服药后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缓解情况。如果症状得以缓解,紧急备降或返航是可以避免的,当然落地后乘客医院继续观察治疗。
4.脑卒中(缺血性或出血性)
你们应该对“中风”这个词更为熟悉。但其实卒中分为两种,缺血性(简单理解为血管堵了)或出血性(简单理解为血管破了)。由于梗死(出血)部位和程度各不相同,症状也千奇百怪,可能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或是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内压力增高,有时又需要和低血糖相鉴别。由于无法判断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机上治疗不可随意且极其有限。
5.癫痫大发作(是的,我不是说轻微的失神发作)
癫痫原因太多,甚至有可能“无原因”,加之客舱内封闭/缺氧/低湿度的环境,潜在的癫痫患者可能突然发作。根据《癫痫》杂志的报道,乘机可能是诱发有癫痫发作史患者癫痫发作的独立诱因[3]。一旦出现癫痫发作,是应该强制束缚,还是因为任其发作自然停止?缓解后应该如何观察乘客的情况决定是否应该采取紧急处理?这些都不是一篇文章能说得清楚的。
其他的急症还包括外伤(海航一航班遭遇颠簸多人受伤空姐带着哭腔广播)、呼吸困难、精神症状等。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机上发生的一切准确、专业地复述给地面医疗人员,是决定下一步医疗干预是否及时和对路。所以我们常说:患者(家属)提供的准确的病史资料和发病经过是决定医生能否正确诊断的重要因素(一堆你们可能都叫得上名字的检查只能是辅助,相信我)。
在三万英尺高空这个孤立的空间内,机上医生可能无法改变飞机备降返航的命运,但可能可以改变当事乘客的命运。
从医生角度:我们该不该、能不能、敢不敢机上执医?
不是吃里扒外,只是陈述事实:国内的医患关系的扭曲和变形已经前所未有的可笑和肆无忌惮(这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看到这个招募令时我脑子中飘过的是:我可以么?
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说人话)就是:我们只能根据执业证上写明的地点、类别执业。比如我是1医院A科医生,我不得在2医院以B科医生身份执医。但是,规定又说:“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然后,规定还说:“对病人实施现场急救的,不属于非法执医”。最后还有:我们需要对行医行为的后果负责。是的,救好了,皆大欢喜;救不好,可能直接一纸传令,法庭上见。
于人性:我们必须救。我们是人,岂能见死不救;于法理:我们应该救。我们是医生,救死扶伤;于现实:我们敢吗?
这个问题被很多同仁问过,我总是选择沉默。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突发情况下会有什么反应。人性、法理和现实我会下意识地选择哪个。
但就在刚刚,我填写了自己的证件号码和相关资料,正式申请成为一名“机上医生”。
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目前机上医疗志愿者的发展现状(因非本专业,如有错误和疏漏欢迎补充)
据我所知,南航是国内第一个公开招募“机上医疗志愿者”的航空公司。这和其众多个“国内第一”相称:国内第一个会员日;国内第一个最优价保障;国内第一个公开和OTA决裂的……
事实上,欧美乃至亚洲一些航司都逐渐意识到“机上医生”的重要性,并着手开展了相关计划。
1.汉莎航空-机上医生计划(DoctorsonBoardProgramme)
汉莎航空“机上医生计划”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且已经付诸实施的机上医生计划。执业医疗人员只需要下载并填写表格,然后将相关证件复印件传送给汉莎,就可注册成为机上医生。
同时,汉莎为每位注册医师提供专业的在线学习课程和一本“航空医学及空中医疗紧急情况手册”阅读材料。
免责部分,汉莎为可能遭遇的诉讼和索赔购买了第三方保险(除故意过失外)。
2.全日空ANA-ANA机上医生计划
ANA预计于今年9月推出的“ANA机上医生计划”
ANA今年5月宣布即将推出自己的机上医生计划。预计7月开始招募,9月开始在国际航班上实施。同时机组人员携带的平板电脑安装具有多种语言翻译功能的“全日空机上交流”软件,乘务员可通过平板电脑的扬声器进行医疗沟通。截至10月,该软件将能够覆盖17种语言。
ANA对医师的保护政策是:乘客在飞行途中如遇因医疗治疗而导致的任何受伤或伤害,除涉事医生的故意致使以及其重大过失外,将由全日空负责处理。
给有兴趣的同仁一点点建议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有文章提到作为一名机上医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a.向机组成员表明医生身份,并出示必要证件;b.在体检及采取治疗措施前征得当事人同意;c.如有需要,请使用翻译;d.如遇紧急情况,毫不犹豫要求机长就近降落;e.协助机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f.将机上行医过程如实记录备案;g.只做力所能及的治疗,切勿超出行医范畴;
最后:人类不是神,我们还没办法参透生命的全部奥秘;医生不是神,我们没办法在让自己带上“免错金牌”。但就像我经常和病人(及家属)说的那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希望你们健康快乐地活着。
也许医生,才坚信:人之初,性本善。
更多资料:HealthIn-flightdoctorloathtohelpagainWhenDoctorsAreCalledtotheRescueinMidflight又有医生"空中救人"!广东医生机上救外籍乘客
主要参考文献(因为不是学术论文,我就缩写了):1.PetersonDC,etal.,NEnglJMed,.HumphreysS,etal.,Anaesthesia,.TracyTrevorrow,Seizures,.GendreauMA,etal.,NEnglJMed,
白癜风有治好的吗白颠疯是怎么引起的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