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脑血管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说到中风这个词可能大家会知道的更普遍一些,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严重者昏迷甚至死亡。
急性脑血管疾病都包括哪些具体情况?
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缺血性疾病是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起病急,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稍有怠慢就可能留下终身遗憾。
急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又称脑卒中或中风啊,在脑卒中发生时会有什么临床症状呢?
脑卒中起病后即刻出现相应症状,包括全脑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全脑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的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如手持物体突然的掉落,或肢体麻木,行走不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语言不清、不流利,舌头不灵活等症状。
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情况?
急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脑血管疾病具有“四高”的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其实它还有一个“四低”的特点: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治疗率低、治愈率低。
“四低”是怎么样一种低法?
知晓率低:在卫生部的全国普查中,5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脑中风。
服药率低:知道自己患病,并且按医生要求服药的不到25%,缺乏防治意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为长期高血压,身体已经适应高血压状态,无不适症状,就不做治疗。或者误认为服药会有依赖性,也不做治疗。导致青年卒中发病越来越多。我们在门诊工作中,对这样的患者会反复做思想工作,但是效果甚微,感觉很无奈。
治疗率低:很多患者明知自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不够重视,没有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
治愈率低:综上所述,对脑血管病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不科学等综合因素,导致治疗效果差,只能一时缓解症状,从而导致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较多,其中需要高度注意的是什么?
高血压是急性脑中风独立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只要做好高血压的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即可降低40%~50%。血压水平起码应控制在/90mmHg以下,理想血压是/80mmHg。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增加脑中风的风险。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一般控制在/80mmHg以下,年龄65岁患者,一般收缩压降至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研究表明收缩压mmHg,舒张压95mmHg,急性脑中风的相对风险约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平稳控制血压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注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过性的,但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有4%~8%的患者在1个月内发展为脑梗塞,12%~13%的患者在一年内发展为脑梗塞、24%~29%的患者在5年内发展为脑梗塞。
这可能是一次小中风,尽管它的影响是暂时的,而且通常不会对脑造成损害,但是如果不进行治疗,小中风会发展成严重的卒中,甚至危及生命。
构筑脑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
第一条防线:防发病(一级预防):血脂异常、腹型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糖尿病、饮食缺少蔬菜水果、高血压、紧张。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的目的。
第二条防线:防复发(二级预防):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尽早开始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预防的危险因素。防止再发病。
第三条防线:防后果(三级预防):尽快治疗、防治后遗症状。
预防上投入1元钱,约可以减少10-50元钱的治疗费用。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口服药物花费较少,如果血压、血糖控制不好,一旦出现脑血管疾病,会有昂贵的治疗费用,而且很有可能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来源:商丘广播电视台文体科教频道)
医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