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阐释禅法
以禅法指导人生
爱因斯坦说:
“人类最伟大的发现,
就是发现我们自己很愚蠢”
茫茫。
真干净。
念头又动了。
警幻,警幻,
只要动了念头,再警也生幻。
幻化出一个人。
认识,叫什么来着?
爱!爱!爱……
爱什么爱?
……因斯坦,对了,爱因斯坦!
你认识我?
岂止我认识您,
这个世界上谁不认识您,
只是一激动叫不上您名字了。
好了,你是谁?
我叫吴学问,
游行天界,寻找智慧。
你喊我作什么?
当然是向您求智慧啦!
惭愧!惭愧!
我哪里有什么智慧呀?
您是科学泰斗,
这个世界顶级智慧的化身呀!
您的伟大发现是整个世界的骄傲。
有什么值得骄傲?
你知道人类最最伟大的发现
是什么吗?
物质不灭定律?
相对论?量子力学?
都不是。
那是什么?
人类最最顶级、最最伟大的发现,
那就是,那就是,那就是……
快说,就是什么?
就是发现我们自己很愚蠢!
哇呀呀!您可是顶级的科学家呀,您都说自己很愚蠢,这不把整个科学界都否了?尽管我吴学问差不多是个科盲,可我知道,我们这个世界的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创造奇迹。
这有什么?至今科学界还没有一个得道的人,都在光影门头上作文章,对宇宙和生命的本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您的相对论不是很厉害么?
厉害什么?
相对是什么?是二元思辨,二是什么?二是笨蛋的意思。要么说发现我们很愚蠢了么?
我晕,在这等着呢!爱先生,我称您爱先生,您不介意吧?
这称呼很新潮,我爱听。
爱先生,我既然遇见您了,就不能错过,您给我讲一讲当代科学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出路好么?
这题目太大,而且你说了,你是科盲,我不知和你这样的粉丝如何交流。
您只要不用那些令人头痛的抽象符号和数学方程式表达就行了,用普通中国语言说,我还是可以听个大概的。
那也不好说。这样吧,你可以试着对现代物理学作一个大概的梳理表述,让我看看你的物理学基础,也好找个由头说话。
那好,我吴学问就圣人门前夸文章,关公座下耍大刀,班门弄斧,献丑了!
你倒是一套一套的。
现代物理的基础好像应该从牛顿的经典力学谈起。牛顿的经典力学有两个假定基础,其一、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空间长度和时间间隔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其二、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可以被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
牛顿把一切现象都看作实有的物质,因此他提出了光微粒说。认为光是极小的微粒,遵循运动定律,他合理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性质。然而,对于光的折射和衍射,牛顿的解释并不令人满意。
惠更斯等人则认为,光不是粒子,而是波。既然光是波,那就需要有传播的媒介,像声波要通过空气、水波要通过水来传播。但是真空中没有物质,光是如何进行传播的呢?于是他们说,在所有空间中一定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物质,起个名字叫做“以太”,光就是通过“以太”进行传播的。可是,问题来了,如果真有“以太”存在,那么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公转,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迎面吹来的“以太风”。大量的实验证明,并没有“以太风”吹来。
由于牛顿无与伦比的学术地位,他的粒子理论占据了主导。在此后多年中无人敢于挑战,而惠更斯的理论则渐渐为人淡忘。
然而经典力学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与光速比拟时,对运动的分析便要求放弃绝对空间和时间的概念,经典力学就用不上力了。另外,在微观系统中,所有物理现象都是飘忽不定的,不可能被精确测定位置和体量。
此后的50年间,光的波动说抬头并进一步发展,到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主导科学思潮。人们认可了光是一种波,而不是粒子。接着,德国人赫兹发现,用紫外线灯光照射金属,里边的电子会被激发出来形成电流。光转化成了电,赫兹称其为“光电效应”,可是其中究竟什么道理,他却做不出解释。
年,您爱先生异军突起,大放光芒。一年之间,连续发表了5篇划时代的重要论文,震动了整个物理界,被称为“爱因斯坦年”。其中一篇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获得了诺贝尔奖。接下来的一系列实验,验证了您论点的正确性,人们开始意识到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光的波粒二象性被广泛接受,成为持续年争论的最终结论。
哟!看不出,你小子知道的还蛮多的,读过不少书吧?
哪里哪里,道听途说,道听途说而已。爱先生不要见笑就是。
你知道量子力学么?
量子力学,倒是听说过,据说如今挺热门的。量子力学是微观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分子、原子、原子核和一切基本粒子的结构与性质,它与您爱先生提出的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我们原来只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这两者又分别由夸克组成。至于这些基本粒子的许多性质特点和运动规律,旧有的经典力学理论却无法解释,于是便有一些物理学家创立了量子力学,试图解释这一切。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场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也都可以在量子力学的量子场论框架中予以解释。
量子力学为科学家打开了新的思路。原来,一种物质竟然可以同时具有两种截然不同性质。物理学家进一步发现,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我们称之为真实的一切,原来都是由我们不能称之为真实的东西组成。
在量子物理中,有一些东西基本上是不可知的。例如,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电子在哪里以及它要去哪里。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精确地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这就是“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宇宙中的万物都同时表现的像波又像粒子。
说得不错。我再问你,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
我向您求智慧,您倒一个劲问起我来了。
我一向反对灌输,主张思考,先摸摸你的底,你已经知道的,我就不必再费口舌了。
您爱先生高明!那我再试着回答,说错了您可以棒喝。经典力学回答了宇宙间的常规物质现象,相对论使我们认识了空间和时间存在弹性,量子力学则让我们对多维次宇宙空间有了初步认识。
经典力学像科学,相对论像哲学,量子力学像宗教。
经典力学广泛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解决人类眼耳鼻舌身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各种关系;相对论主要应用于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规律的探索,回答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与本质;量子力学则通过对极微观的推究,发现波与粒不二,微观和宏观不二、空和有不二,触摸到万有宇宙的本源,初步解释了多维次空间的平行关系,正在揭开质与能、灵与肉、梦幻与现实、今生与后世的神秘帷幕,完成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经典力学看这个物质世界是实在的;相对论发现物质世界是一个幻象;量子力学发现生死是一种假象。
经典力学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作用,一切物质都有特定的属性,物质和物质的相互作用都遵循着严密的法则,可以被计算,被掌握。相对论认为,世界是由相对固定的、机械的规律统治,任何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其实都有必然在支撑。量子力学则主张:世界是由不确定的、随机的事件决定,这个不确定的另一种表达,叫做波动。简言之,经典力学是确定,相对论是恍惚,量子力学是无常。
如果你只想在这个地球上很现实地活着,懂得经典力学就够用了;如果你想上天入地、星际旅行,那你就要研究相对论;如果你想生死自在、来去自由、不被时间和空间控制,达成生命的永恒,那你就闯进了量子力学的领域。
哇!后生可畏呀!看起来,你就不要用请教这个词了,咱们完全可以平等地讨论。
难怪您爱先生这么大的智慧和成就,我这点道听途说不成系统的浅薄之谈,竟然能得到您如此的鼓励,原来您是如此地谦虚,后生领教了!
量子力学理论充满了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有许多非常诡异的预言,其中最诡异的预言你知道吧?
量子力学最诡异的预言,我看莫过于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两个不同的地方。这超出了我的想象力,我很希望就这个问题得到您爱先生的开示。
你是否听说过物理学界有个叫“薛定谔猫”的著名公案?
听说了个大概,说是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一直让人感到巨大的困扰和纠结。
后来有人给出了一种解释:其实可以同时产生一只活猫和一只死猫,只不过它们存在于两个平行的世界中。这样一来,薛定谔的猫也不必再为死活问题困扰。只不过是宇宙分裂成了两个,一个有活猫,一个有死猫罢了。对于那个活猫的宇宙,猫是一直活着的,不存在死活叠加的问题。对于死猫的宇宙,猫在分裂的那一刻就实实在在地死了。这真是个有趣又诡奇的公案呀,只是,爱先生,这种怪诞的假设有什么意义?
这个假设是我和薜定谔俩人合谋编出来的,本意是想以此来证明量子力学理论的荒谬,结果不曾想却成了量子力学成立的有力佐证,把我本人也拉进了量子力学研究的队伍中。
您是说,这种既死又活的情况在现实中真的有可能存在?
那就要看你认什么为现实了。其实你吴学问本身就是这只薛定谔猫!
我?我是?那只猫?
不可想象是吧?我问你,你现在是死了?还是活着?
我怎么可能死了呢?我们分明在真切地讨论问题,怎么可能死了呢?
是的,你在这里的确是活着的,可你要知道,我爱因斯坦在那个蓝色地球上已被公认死了很多年了。在那里,你吴学问还有个肉身,正端坐在一个四周贴满镜片的封闭小屋子里,不吃也不喝,甚至已经没有呼吸,许多日子了,正处于不死也不活的状态。
是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不记得很正常,阴阳相隔嘛!我们现在和我死了你坐着的那个世界,不是一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正处于平行的状态。如果此时有人开启了那个小屋子,在你耳边敲敲引磬,你就会重新回到那个所谓的现实之中,我们这边的谈话就结束了,你将从我的世界消失,我也将从你的世界消失。如果这样,对于我来说,你吴学问只是他方世界的一个生灵在我面前的一个偶然化现而已;对于你来说,我爱因斯坦只是你静定中的一个妄想而已。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遇上一个莽撞鬼,见你没有呼吸了,便认定你已经死亡,把你的身体一把火烧掉了,那你在那个世界就彻底地死了。而在这里,你仍然和我在谈笑风生,甚至长期和我一起在这个世界共事和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你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人,这些人都是以往你在很多世界打过交道的人,他们本来都深藏在你的潜意识里,由于你在这个世界的存在,他们也都化现在你的生活中,无比真实。当然,他们的很多化身也都在很多世界中以不同的形态生活着,你也如此,我也如此,大家都如此。
哇!这么一说,平行宇宙真的可能存在,而且远远不止于两个!
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世界,有多少粒子,就有多少世界。
哎,您等等,这有点太吓人,我的脑容量不够用,宇宙,怎么可以这样?
欲知粒子与世界,请看下集“本文节选于赵文竹先生作品《终极之问》。上世纪末,《终极之问(上半部)》完成,并在《洛阳佛教》等刊物上连载。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年冬,作者闭关近百日,完成《终极之问(下半部)》,并于草香庐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