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卒中后疼痛,总的发病率高达8%左右。
脑卒中后疼痛的发生时间脑卒中后疼痛一般不是在脑卒中后立即出现,大多会延迟出现,约50%-60%发生在脑卒中后数天至1个月之内。脑卒中后疼痛的部位脑卒中后疼痛累及的范围一般较大,常常累及半身、半侧躯体或半侧头面部。如果脑卒中部位在丘脑或内囊后肢,疼痛可能会出现在卒中对侧整个半侧身体,包括头面部和躯干;也可能只出现在对侧躯干,不包括头面部;还可能只累及对侧头面部,不包括躯干。脑卒中后疼痛的性质脑卒中后疼痛的性质可表现为烧灼样、刀割样、钻凿样、击穿样、跳动样、针刺样、撕裂样、压榨样等多种性质,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多种性质合并存在。其中,烧灼样痛最为常见,超过60%的脑卒中后疼痛患者会出现烧灼样痛,有时会合并1-2种其它性质的疼痛。MCS(运动皮层电刺激)卒中后疼痛绝大多数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治疗非常困难,采用镇痛药物、神经阻滞等多种方法,疗效难以满意,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治疗难题。近年来,运动皮层电刺激术(MCS)逐渐开始用于治疗这类疼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MCS(运动皮层电刺激)是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脑卒中后疼痛和去传入性疼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可逆性、可调节、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MCS可安装临时刺激器行体外刺激试验,测试满意后再进行电池植入。某患者病例(病例来源:王学廉教授团队)脑出血后右侧肢体麻木疼痛3年余患者于3年前患脑出血,左侧基底节及丘脑出血,出现右侧肢体麻木症状。约2月后,右侧肢体出现多汗,发凉,疼痛感。疼痛呈持续性,类似烧灼样疼痛。右上肢及右下肢疼痛明显,右侧头面部及躯体疼痛不明显,但存在主观感觉异常。医院多次就诊,考虑脑出血后遗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无明显改善。2医院诊治,考虑脑出血后遗症、丘脑综合征,给予针灸理疗、奥卡西平、银杏、甲钴胺、神经节苷脂等治疗,效果依然不好。目前患者右侧肢体疼痛仍持续存在,无自行缓解,1年以来以来患者自觉疼痛显著加重,睡眠差,食纳差,生活自理困难。患者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丘脑痛。右侧肢体。呈持续性烧灼样疼痛。皮层电刺激术(SCS)一期外挂刺激,视效果决定二期刺激器植入。临时外挂刺激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基本消失。测试一周疗效确定后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位置胸前)。帕金森病知识大全(点击图标可看相关内容)专家简介王学廉教授西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梅杰氏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运动皮质电刺激术(MCS)治疗中风后丘脑痛;脊髓电刺激(SCS)、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DREZ)、外周神经电刺激(PNS)治疗顽固性疼痛;骶神经电刺激(SNS)治疗尿失禁、尿潴留;迷走神经电刺激(V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军九五、十五重大科技奖各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
主编国内专著2部,参编国外专著1部,翻译国外专著1部,参编国内专著8部,发表SCI论文40篇,获实用新型专利8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