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23日星期二
作者:22号楼
在连队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士官指着《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这样问我:
如果他符合其中的两到三项条件,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就有了两到三次安置机会,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可以有多次选择,再次选择的权利?
笔者看到,条例二十九条是这样规定的: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一)士官服现役满12年的;(二)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三)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四)是烈士子女的。按照士官的理解,如果他能荣立二等功且服役12年以上,就有了两次安置机会。如果他还是烈士子女,又加了一次。笔者笑着说,如果真的是他这样认为的,对他来说真是太好了,但是对于这个工作来说就是太糟糕了,就会乱套的。笔者说,他只是看到了条例中的一部分,却没仔细往后看。因为第三十三条明确,安置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进行安置,保障其第一次就业。保障第一次就业,这句话怎么理解?一是就业,也就是安置。这一条是第二节安排工作中提到的,就是通过安置工作的方式,实现这部分退役士兵就业。安置,也是就业的一种方式而已。二是第一次就业。第一次,意味着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也就是说政府安置工作这种就业方式,只有一次机会,无论是自己放弃还是自己后悔,都不可能再来一次。同时,它也意味着,这样的安置机会不会因为安置标准的多次符合而反复叠加,无论你符合四种条件中哪几条都只有一次安置机会。一个条件和四个条件的结果是一样的。三是保障第一次就业。意味着这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就业,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也是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落实的,更是他们的职责所系。只要符合条件,除非自己放弃都需要安置。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是有法律作为支撑和保护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对自主就业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得到印证。条例第十八条 义务兵和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官退出现役的,由人民政府扶持自主就业。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退役士兵自主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组织职业介绍、就业推荐、专场招聘会等方式,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可见对于由政府安排工作这种就业方式,是有保障的。而对于其他特别是自主就业这种方式,政府做的更多的是帮助、扶持而不是保障。保障和扶持之间的分量、重量和力度,是有鲜明区别的。明白了这些,其实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安置资格是不能累加,只有一次的原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政府只保障第一次就业的原因所在。对于退役士兵特别是由政府安置工作的退役士兵来说,这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就业机会,是非常来之不易的。从相关标准来看,这些士兵都是兵龄较长、功绩较大,或者有特殊身份的人。他们付出的,比一般的士兵要好,做的也比一般的要好,自然得到的也比一般的要好。这份资格与其说是给予的,不如说是他们用青春热血以及汗水换来的。所以这个待遇,才显得来之不易,也是需要得到保障的,是必须落实的。这第一次机会,也是唯一一次机会,是很宝贵的,是需要大家珍惜谨慎选择。生活中,笔者看到过这样的例子。一位符合安置工作的士兵在选择之时,因为家人亲朋的劝说,放弃了安置机会选择了领取一次性退役金自主就业。然而,现实和希望之间是有差距的,因为就业不顺利等原因,再加上近些年来安置形势越来越好,他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向各级反应希望能够退回一次性退役金再次安置。可是,因为安置工作的不可逆性,让他的遭遇虽然情有可原,但是不可能实现。所以,笔者这里提醒广大战友,对于这一次有保障的就业机会,战友们一定要珍惜,更要谨慎。在作出选与不选抉择的时候,一定要三思特别是要考虑到后果。毕竟选择了领取退役金就是方放弃了安置资格。而安置资格一旦放弃就不能补救了。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在选择时如何做出最佳选择呢?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的建议。要和自己的实际结合。也就是在安置工作和自主就业之前选择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你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不需要安排工作也能有个好未来,可以选择自主就业自己闯天下;如果你的境遇一般,而自己有比较喜欢稳定的工作,则安置工作是首选;如果自己的能力素质很突出,也有相应的资源方向,自主就业可能更适合自己。如果自己在就竞争力上不够硬核,则选择一个稳妥的方式更好。所以,就是要和自己的能力素质、就业方向、家庭条件等内容相结合,做出自己的选择。要和当地的安置形势结合。这里笔者讲一个老连队一个士官的故事。他是符合安置工作条件的,但是他却选择了放弃。主要原因是他当年在选择前,和当地事务部门取得了联系,了解到当地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中,他的积分是最低的,也就是就算他选择安置工作也是最后一个选择,剩下哪个是哪个。所以他觉得与其选一个不喜欢不可靠的岗位,不如选择自主就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笔者认为,士官的选择无疑是聪明科学的。生活中一些士官也有到低头安置盲目选岗,最后自己后悔的例子。所以,选择前,不妨和当地的事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一下今年和前几年的安置形势,比如安置的人数、基本情况、自己的可能排名,以及当地安置的单位、岗位等。了解了这些信息,会让你的选择更符合实际,避免盲目选择差距态度让自己后悔。要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是心里要有主见。选择是大事,要多方了解交流,特别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然而,生活中一些战友在选择时没有自己的标准主见,别人说啥就是啥,别人让咋干就咋干。最好发现,最终的结果不是那回事,后悔也就晚了。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可以交流可以兼听,但是要有自己的底线和红线。切不可人云亦云随大流。要尊重这次保障,要尊重自己的选择。第一次就业是有保障的,这份保障背后的关爱和支持我们也需要了解,更需要铭记。所以,一方面我们就业后要好好工作,避免机会的浪费。另一方面,更要尊重自己第选择,无论是选的什么方式,无论结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要承担和尊重。不要说什么自己受到了蒙骗诱导,说自己如何后悔,当机会摆在自己面前自己没有好好珍惜的时候,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结果。安置工作是很严肃的,也是很严谨的。对你的拒绝,或许就是对其他人的尊重,对这个工作的负责。这一点,大家要牢记!其实,国家也为了这有保障的第一次就业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中,就提到了编制的保障,提高了岗位的设定等。这都是提升第一次就业质量的有益探索。而大家需要做的是,是选择时认真选,选择后好好干,不辜负这份保障。-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