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年倒计时23天!
一些家长总苦于自己说的话,孩子们听不懂,而试图在改变自己的“语言”上下工夫。其实,语言只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必须会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想,才可能用他们理解的话去讲。
我们经常提倡“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种让自己的视线与幼儿高低一致的做法是必要的,也比较容易实现。真正让自己的“头脑”也与幼儿相平,做到和他们“心心相印”,就不那么容易了。它要求我们一定要经常改变成人固有的思维模式。
根据婴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或方式,婴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婴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婴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婴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
0~2岁婴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婴儿在语言发育的基础上才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但这时仍是以直觉行动为主,概括水平还是很低的。
例如,婴幼儿通过拖动桌上的布来获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婴幼儿对客体的感知和动作,是婴幼儿早期出现的萌芽状态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2至6、7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
3、抽象思维的萌芽
抽象思维是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幼儿末期即幼儿6~8岁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
第一,幼儿开始能够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的有所不同,幼儿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第二,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例如,幼儿开始明白在一堆糖果里拿走几个,再补充相同的数目,总数将保持不变。
因此,不能要求幼儿像大人那样思维。但是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以提高儿童思维的能力。
成长精灵,健康成就未来
扫码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