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
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超过万,其中75%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丧失劳动能力;40%存在重度残疾;有万人因它死亡。我国每年用于它的治疗费用高达亿元……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处于缺血缺氧的脑神经细胞就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性坏死,从而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日趋年轻化,40-60岁左右的中年人发病率较以往有所增加,甚至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由于学习工作压力大,脑卒中发病率也在上升。
小伙晕倒,脑卒中离世32岁的王兵,正在家里看电视,但是因为一些小事情跟妻子吵了起来,没过一会,王兵竟然突然发生了晕倒。
家属不敢耽搁,立刻拨打了。
医院急诊室,通过绿色通道检查了脑CT,显示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多。
患者家属提及到,小伙患有高血压,随后医护人员测量了血压,显示/mmHg。也就是说,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
医生与家属沟通后,签字,立即进行了开颅手术,需要清除血肿。
时间就是生命!当医生打开患者头颅时,发现脑内血液粘稠,呈粉白色,表面泛着浮油,极其不正常。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王兵还是遗憾离世了。
王兵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经常在外拉活,很多时候,都是渴了喝饮料,可乐、果汁、红牛、雪碧等,有什么就喝什么,尤其是夏天,天气热,喝得更多了。
回到家里,也很少喝水,为了能顺手拿到饮料,在家里备着各种饮料。
小赵说过:“喝饮料才过瘾!”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五六年,高糖饮料的摄入,使他的体重猛涨,大约两年多的时间,就超过了斤。
后来,被人嘲笑,说“小心三高啊……”人宽体胖,王兵心大,也就没在意。不想这是他发生脑卒中的重要诱因。
半边身麻木无力,这个决定救了她一命
而25岁的小李的一个及时的决定却让小李死里逃生、免于瘫痪。这是怎么做到的?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小李在公司突然感到左手一阵麻木。她甩了甩手,似乎又好了点,便继续工作。但两个小时后的下班时分,她又突然觉得左半边脸、左手、左脚都麻木无力,就算停下手中的活儿缓一缓,也无法恢复。
同事见状,急忙打了,救护车医院急诊。
而这个时候的小李,左边手脚几乎不能动弹。
医院立即开通急性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医生在5分钟内快速到达病人床旁,查看患者后根据她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CT等检查结果,医生们讨论判断,小李得了急性脑梗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中风”。
医师介绍,参考目前国内急性脑梗死相关治疗指南,考虑到小李没有溶栓禁忌症,送院时间还在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发病4.5小时以内,医生建议小李马上进行溶栓治疗,把堵塞血管的栓子用药物溶掉,尽快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供应,避免脑细胞缺氧造成的脑死亡,以及因此导致的严重残疾甚至死亡。
家属马上表示:同意溶栓。“家属非常理解,马上签字。从入院到溶栓开始,国家的要求是在60分钟以内,而这个患者入院后半小时就启动溶栓,速度是相当快的。”
推完药后10分钟,小李的症状已经明显缓解,一个小时后,左上肢、下肢的肌力都恢复到了接近正常的水平,到了出院时,已经完全行走自如、生活自理,两周后门诊复诊时已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状态,同时也回归到了工作岗位上。
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专家指出,这给年轻人敲响了警钟,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一般青年人中风往往发生在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疾病、动脉夹层、高血压等疾病的年轻人身上,过去曾经接诊过一名21岁中风患者,本身有高血压,但是小李在住院期间,各种检查中都并没有上述危险因素,唯一有异常的是颈动脉彩色B超提示双侧颈动脉有软斑块形成,内膜不光整。
小李患者看起来很瘦,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原因,和小李既往的生活习惯有没有关系,目前尚不清楚。但时下年轻人流行的熬夜、吃外卖等,无疑都是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视中风前兆
在追查病因时医生还了解到,小李在中风发作两三天前曾经趴在床上起床后有过一过性左手发麻现象。医生未能确定这和脑梗是否密切相关。但发病当天下午的那次左手一阵麻木,考虑是脑中风前兆,即医学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使用FAST评分尽快识别脑卒中
医生解释,TIA是指小血栓脱落堵塞血管后,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如偏瘫、不能说话等),而由于人体有自溶系统,把血栓融通后症状就缓解了。这种症状持续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TIA往往就是中风前兆,反复TIA就极有可能进展为脑梗死。假如在出现TIA时及时就医处理,可能就能避免后面的脑梗死发作。
预防脑中风
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都会出现一些脑中风的症状,得了脑中风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危害也是比较多的,任何人都可能得卒中。幸运的是,多达80%的卒中是可预防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好预防。预防脑中风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能够轻松的预防脑中风的疾病呢?
美国卒中协会建议遵循“生命7项”,即通过简单的7项指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1不要吸烟
2多锻炼身体
3健康的饮食
4保持健康的体重
5控制胆固醇
6控制血压
7降低血糖
(来源:快资讯广州日报AH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