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医院 >> 倒计时学习理论和动机理论相关知识复习

倒计时学习理论和动机理论相关知识复习

 

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①刺激泛化: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②刺激分化:区别对待相似但不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2.桑代克的试误说(1)桑代克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2)经典试验:“饿猫逃出迷笼实验”(3)主要观点: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4)三定律及教育启示:①准备律: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景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在教学中不搞突然袭击。②练习律:对于已形成的某种情景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进行练习。③效果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或削弱的作用。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的消极后果。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1)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2)白鼠实验(3)基本规律:强化、惩罚、消退。①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增加目标行为反应的概率②负强化:撤销厌恶刺激,增加目标行为反应的概率③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④消退:没有强化物的伴随,降低某反应发生的概率。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2)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3)强化的三种形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①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②替代性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③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5.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1)经典试验:黑猩猩箱子实验/棒子实验(2)主要观点:①从学习结果上看,学习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完形);②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对情境的突然顿悟;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6.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过程;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②结构原则③程序原则④强化原则口诀:冻结城墙(3)发现学习理论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原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教学情境。7.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里机制—同化: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因此把有意义的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3)先行组织者策略(技术):“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要比学习任务本身高,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联系起来。(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④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2)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要尊重儿童原有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并将其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3)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家进一步认为,学习的过程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①出现了词语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②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不守恒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④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⑤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①多维思维儿童对事物进行分类时,能够根据物体的多个维度进行分类;②思维的可逆性这是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是运算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③去自我中心④具体逻辑推理儿童虽缺乏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①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③具有抽象逻辑思维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10.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教育意义(1)概念: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①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②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2)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其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的发展水平,而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1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学习效率下降(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提升;随着任务的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说,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1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需要系统包括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共七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匮乏性需要,后三个层次属于成长性需要。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问答环节

1.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依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A.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2.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其玩游戏的禁令。这属于()。A.消退B.惩罚C.泛化D.负强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cs/216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