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抗疫如火如荼,国内疫情防控已取得初步胜利。在各行各业开始积极复工复产的当下,做好“内防扩散,外防输入”是当务之急。
医院是疫情防控和慢病管理的前哨和核心。新时期,医院在应该如何做好新冠疫情和慢病患者的“防与控”呢?
专家连线实时直播
4月29日,健康新时代传媒特邀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王晨会长担任大会主席,联合慢病管理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路孝琴教授、医院全科医学科常务副主任马力教授,与来自慢病管理一线的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燕丽主任、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王益品副主任医师、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浦佩佩主治医师,一起开展网上直播论坛:“医院疫情防控及高血压病的管理”,共同为您带来关于后疫情时期高血压病患者慢病管理的深入思考与探讨。
几位专家分别从慢病管理中的患者角色定位、疫情下的高血压管理策略、医院在疫情防控和高血压的慢病管理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回答了网友关心的问题,为广大临床医生和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场理论联系实践的线上学术交流。
大会主席致辞
/04/29
王晨会长致辞
过去的三个月,是极其不平凡的三个月。
无论是全科医生还是慢病患者,我们都共同经历了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共同走过最艰难的时期。
现在,我们正在面临着复工复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逐步恢复有序的医疗秩序;在可预见的新常态下,我们应当对的慢病管理的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
今天,我们邀请了慢病管理领域的专家,就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慢病管理冋题,以及医院的疫情防控进行探讨和分享。
过去的三个月,北京的基层医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居家隔离观察、隔离点工作等等。
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丝毫没有放松对慢病患者的管理。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两个话题:
一、新冠期间,医院做了哪些工作?
二、新冠疫情下,高血压病的慢病管理。
学术讲座
/04/29
1
慢病管理中的患者角色
路孝琴教授表示,慢性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癌症等。
慢性病病因复杂,潜伏期长,常与不良的生活习惯、老龄化等因素相关。且病程长,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基于慢性病的这些特点,所以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需要实行以社区医生为主导的医患共同配合、长期的合作的连续性照顾。每个病人的情况又有不同,需病人和其家庭成员应该积极学习疾病防治知识,配合社区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慢病管理。
患者参与的慢病管理模式是在社区医护、专科医护、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师等共同努力下完成。
慢病的管理模式已由主动-被动模式、指导-合作模式,发展到相互参与模式,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其中,慢病患者应该确立新模式下的角色定位:正确认识疾病,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关键环节,保持良好的医护关系,接受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遵从医嘱,与医生合作,但不依赖于医生。
2
当高血压患者遭遇疫情
马力教授表示,新冠疫情到来时候,大家都没有做好准备,以为的遭遇战已变成持久战。高血压患者需同新冠疫情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战斗。她分别从以下3个方面,解答了高血压患者关心的问题。
新冠肺炎高血压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是27.9%,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接近超过了3.3亿人。调查显示,截止到2月11日,4万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人占比12.7%。
问题1:是否高血压患者更易感SARS-CoV-2?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与新冠肺炎中高血压患者比例类似,目前没有证据支持高血压患者更易感。
问题2:是否感染新冠后,高血压患者更容易转化成危重症?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COVID-19相关死亡病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础病的老年人更多。
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多种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症,服用药物较多,抵抗力、免疫力相对弱,因此接触病毒后可能相关风险较高。
高血压治疗原则不变
高血压治疗有三大原则:
一、降压达标: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
二、平稳降压:
告知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此外,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三、综合干预管理:
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其伴随合并症情况;此外,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在此基础上,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同样要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正确地监测血压。
高血压药物治疗
马力教授介绍,药物治疗分两种情况:
一、如血压稳定控制良好,避免盲目停药、换药。
二、如有血压波动,应先寻找原因,如紧张、焦虑等,在原药的基础上可临时增加剂量或增加药物(需遵医嘱)。
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分为5类:
1、ACEI/ARB: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降压作用明确,尤其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有充足证据证明可改善预后。
2、CC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降压作用强,耐受性较好,无绝对禁忌证,适用范围相对广,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更适用。
3、β受体阻滞剂
可降低心率,尤其适用于心率偏快的患者,用于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改善预后;用于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减轻心绞痛症状。
4、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较为常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建议小剂量使用,与ACEI或ARB类药物合用,以抵消或减轻其低钾的副作用。
5、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上述五大类药物组合而成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由于服用方便,易于长期坚持,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模式,推荐使用。
如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就是由ARB类的缬沙坦和CCB类的氨氯地平组成,有很强的降压作用。
目前,北京已适时开展了三个月的长处方服务,是为了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这种对于病毒的暴露。但是务必提醒大家,当出现下列紧急情况:
第一,血压显著的升高或者降低;
第二,血压明显的波动;
第三,伴有严重的症状,比如说头疼,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等。
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要随时及时到医疗机构来就诊。
3
疫情之下,来自家医的守护
王燕丽主任是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当家人,在新冠肆起,如何做好辖区20多万居民的疫情防控和慢病管理?她为我们带来了她的思考和探索。
对外要发挥“纽带”功能,要做好居民的健康教育、健康检测、健康管理、消毒指导、居家隔离点的医学观察,当好疫情“吹哨人”。
对内要发挥“承接”和“托底”功能,院感防控、家医便捷管理、居家护理、长处方管理。
制定好工作流程,在院内防控、社区下沉、隔离点医学观察三个方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进行全面的疫情防控和慢病管理。
用“快、强、巧、合、变”的五字心诀,展现了医院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付出与担当!
4
疫情之下,社区医生服务你我他
浦佩佩医生年2月17日至3月2日在丰台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医学观察点工作,担任健康观察组组长,负责密接人员的医学观察。
作为参加新冠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为我们分享了和战友们在医学观察点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思想感悟。
若有召、召必战、战必胜!
疫情之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最基层单元。全科医生是骨干力量。他们对传染病例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社区居家隔离人员和集中隔离人员的健康宣教、健康监测、随访服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入观察点后,浦佩佩医生和同事们立刻进入战斗状态,领取防疫物资、熟悉业务流程、消毒培训、跟车转运患者,十几个日日夜夜的不辞辛劳、不顾个人安危的坚守,只为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5
特殊时期,社区高血压管理实例分享
王益品医生是一位资深的全科医生。他通过新冠疫情期间一位高血压患者的诊治过程,为我们分享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经过。
社区慢病管理在智慧家医”家医远程服务”的平台支持下,避免了新冠感染风险,在家医的不间断的健康管理服务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之下,如何用诊室就医和远程医疗相结合进行诊治、药物调整、生活方式指导?王益品医生的分享为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
疫情期间,医院的探索和实践,实为慢病管理带来新的模式创新。
王晨会长点评
信任医生,而不依赖医生。慢病患者和医生之间应该互相商量疾病的治疗,建立一种合作指导、共同参与的新型医患关系和慢病管理新模式。路院长的演讲应该引起慢病患者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
据马力教授介绍,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疫情下,居家期间患者就医不如平常方便,慢性病患者更应调整好个人情绪,加强生活方式管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