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大多数老年患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经常有患者朋友问:阿司匹林早上吃好,还是晚上吃好?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好?40岁以上可以把阿司匹林当作保健品一样服用吗?阿司匹林吃多少剂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期,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阿司匹林的那些事。
阿司匹林的诞生已有余年,它的故事要追溯到多年之前。
公元前年,古埃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文稿》记载古埃及人将柳树用于消炎镇痛。
古老的东方,勤劳而智慧的中国古人也很早发现了柳树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
为了寻找柳树皮中药物作用的密码,人们一直在努力着……
年,水杨苷被成功地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来,并被证实解热镇痛效果。随后,化学家合成了水杨苷的衍生物水杨酸,但由于味道又酸又苦,对胃黏膜刺激非常大,水杨酸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真正扭转历史局面的是水杨酸的乙酰化产物—乙酰水杨酸。
年,德国拜耳医药公司开始研究乙酰水杨酸的医疗用途,证实了其解热镇痛效果与低副反应,2年后,阿司匹林作为商品名正式问世。由于阿司匹林药效稳定,价格较其他药物低廉,成为了医生患者的首选。
年,英国药理学家证实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大量的试验证实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效的药物之一,从此,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脑血管的老大地位华丽转身了。
目前研究,阿司匹林有14种作用,临床上主要还是用于抗血小板聚集,其次解热、镇痛,还有用于川崎病等。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有8大类,胃肠道症状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应监测血常规、大便隐血及必要的胃镜检查。
我国阿司匹林在脑卒中的防治一般遵循指南的规定,但是很多患者对阿司匹林了解不足,要么就是畏之如虎不敢使用,要么就是不顾病情随意服药。那么,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哪些人群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简单来说,就是尽量不让人得冠心病、脑梗死这类心脑血管疾病。
我国专家共识重申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仍具重要价值,并提出了阿司匹林用于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
专家共识建议:40-70岁成人初始风险评估时ASCVD(心血管疾病)的10年预期风险≥10%,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3个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于改变(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75-mg/d)进行一级预防(Ⅱb,A)。同时需要评估出血风险,并考虑患者的意愿。
哪些人群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1.年龄70岁或40岁的人群(Ⅲ,B):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做出推荐,需个体化评估。
2.高出血风险人群(Ⅲ,C):未控制的高血压;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5期等。
3.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Ⅲ,C)。
需强调:增加出血风险是所有抗栓药物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关键是不随便服药;经评估须服用阿司匹林,应尽可能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地位从未动摇
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的基石,疗效确切、价格美丽,可及性高,获益远大于风险。
因此,对于已经出现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治疗,是没有争议的,是各国指南一致推荐的。
阿司匹林该早上服用还是晚上服用?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性的。虽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只有15-20分钟,但其抗血小板作用却可以持续7-10天(即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不要纠结早上服药还是晚上服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每天服药。
阿司匹林服用多少量合适?
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肠溶剂型的阿司匹林(当然其肠溶剂型的质量要可靠)应该在餐前空腹服用。
普通阿司匹林要求饭后服用。
由于药物厂家不同,根据说明书用药最可靠。
需要手术怎么办?
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推荐手术前停阿司匹林7天。参考文献:
1.纵览阿司匹林发展历史
2.《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3.《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
倪医生小课堂扫一扫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