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症状 >> 我听的不是歌,是知识

我听的不是歌,是知识

 

当你复习累了、伤了、失眠了

戴上耳机,静静听几首音乐

或被治愈,或被催眠

或阵阵往事涌上心头

听觉上享受每个音符的同时

也寻找心灵上的慰藉

今天,让我们暂且放下

这种情感主导的非理性因素

让理性因素占领高地

站在马克思视角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的观点

来剖析几句歌词

一、夏去了又回来,而人却已不在

——《去年夏天》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而运动着的物质都要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因此,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时间标志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日常中经常使用的“从前”、“现在”、“以后”、“暂时”、“长久”等词语,表示的就是时间形式。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点,意思为“不可逆”。时间的方向是从过去开始、经过现在、流向未来,去而不返、不可逆转,要珍惜时间。我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体现的就是时间的一维性。

歌词“夏去了又回来”中,虽然夏天再一次来到,但这是新一年的夏天,去年夏天已经过去。“而人却已不在”中,也体现出时间一去不复返,无论如何也不能回到曾经,体现了时间的一维性。

二、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少年》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整个物质世界无时无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根本停不下来;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只要是运动,都有物质作为它的基础和担当者,物质世界中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割裂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就会陷入错误观点。一方面,只承认物质的存在,而否认物质的运动,即主张物质是静止的,如“刻舟求剑”,那么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另一方面,承认运动,但不承认物质在运动,而是主张精神在运动,如“仁者心动”的观点,则会陷入唯心主义的观点。

歌词中,“没有一丝丝改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观点剖析一番,便会发现它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主张物质是静止的,这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怎么会没有一丝丝改变呢,至少会变秃嘛。

看完这些歌词的分析

小伙伴们还能好好听歌吗

耳畔会不会有一个声音在说

“听完赶快好好学习”

(默默地打开了一首纯音乐)

备考可能会枯燥

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备考

??愿努力的你们顺利上岸??

-BEYOURBETTERSELF-

最后大家如果在备考中需要什么资料可以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dzz/20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