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病因 >> 人到中年,不妨把45小时印在脑海里

人到中年,不妨把45小时印在脑海里

 

“4.5小时”,不就是个时间概念吗?印在脑海里,有这个必要吗?不是吓唬你,真的有,而且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本人和家属的头脑里一定要有这根弦。

一种病两种结果Akindofdiseaseistwokindsofresults

年近七十的田爷爷出现脑卒中4小时后,医院,医生溶栓药剂顺利注入老人静脉内。大约1小时后,田爷爷的肢体麻木、口齿不清症状明显好转。这意味着,田爷爷经历4小时的“生死时速”之后,终于顺利脱离虎口。

无独有偶,今年刚37岁的陈老师,最近突然出现右侧手脚麻木没劲、站不稳的情况,口中只能发出含糊的“啊啊”的声音,医院后,他被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虽然医生为他进行了溶栓治疗,但由于病情耽误太久,还是留下右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

一种病两种结果,且陈老师还比田爷爷年轻,最后竟然留下了令人后悔的后遗症。其主要原因是错失了“黄金治疗时间4.5小时”,导致脑神经细胞的损害无法逆转。如果能抓住“4.5小时”,及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

Every6seconds1peoplediedofstroke

脑卒中,许多人也许不太清楚,但提到脑中风,估计不少人听说过,其实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发病、致残、死亡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第七届上海国际脑健康论坛”上说,据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我国脑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25%以上。仅以脑卒中为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人群超过万,并持续以8.7%的速度增长。

同样,我国老年痴呆患者已逾万,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且其患病率也随年龄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国精神疾患发病率增高,尤其是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已超过人群20%,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相伴而来的帕金森、癫痫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龄人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脑卒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Strokeleadtohugeeconomicburdentofamilyandthesociety

据王陇德院士介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的加快,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因病致死和身体致残的首要原因。对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其中急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危害最大。我国是脑卒中大国,现有罹患过脑卒风的患者达1多万。根据中国心血管病的数据,仅颅内出血和脑梗死,年的住院率就达余万,卒中后治疗带来的持续治疗和康复护理等问题就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脑卒中盯上中年人Strokeonmiddle-agedpoorlifestyle

脑卒中本是老年人比较多见,但近年来出现中年人患上脑卒中越来越多,这种年轻化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饮食多荤少素,且缺少运动;二是高血脂、肥胖者增多;三是男性嗜好烟酒;三是工作压力、应酬多。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中年人患上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病概率逐年增加。

王陇德院士分析说,影响慢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生活行为和习惯。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生最主要、最基础的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多种慢性病所共同具有的危险因素。

预防脑卒中的最好办法是多吃素多运动Thebestwaytopreventstrokeismorevegetarianmovement

要想预防脑卒中,必须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针对未发生过脑卒中但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改变危险因素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使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

神经内科专家指出,脑卒中发病后应尽早明确致病因素,早期积极干预以预防卒中再发,即脑卒中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通过寻找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在中青年(50岁)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王陇德院士在“第七届上海国际脑健康论坛”作的“中国卒中防治体系构建与发展”的主题报告中强调,卒中是可预防、可干预的疾病。我们必须通过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防治紧密结合的慢病防控体系,积极推进慢性病健康管理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的有机结合,才能最终使健康教育惠及全民。

相关链接:

哪些人需要接受脑卒中筛查

人到中年,如果是以下人群,更应该尽早接受脑卒中筛查:

1.高血压;

2..高脂血症;

3.糖尿病;

4.年龄超过40岁;

5.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

6.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7.直系亲属(父亲、母亲、儿女)中有过卒中或心脏病史;

8.吸烟,大量饮酒;

9.缺乏体育运动,每周不能坚持做3次(每次至少20到30分钟);

10.膳食过于油腻;

11.肥胖或者牙龈经常出血、肿痛,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

专家简介:

王陇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家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学和公众健康促进专业研究工作。提出并领导组建了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研究提出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控制新策略,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应对艾滋病杰出领导和持续贡献”奖及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控制“高川”奖等奖项。现还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健康促进联盟主席等职。

猛戳“阅读原文”获取更多









































脸上长白癜风
脸上长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ys/102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