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病因 >> 对ASCCP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管理指南

对ASCCP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管理指南

 

作者:彭晶晶,王荣敏,尤志学

来源:《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4月第42卷第2期

供稿:李氏大药厂尤靖安项目组

摘要

宫颈癌病因明确,发展过程中存在较长的可逆性的癌前病变期,是可通过医学干预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开展和推广,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逐年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而对癌前病变的管理及干预是阻止浸润癌发生的重要环节。结合美国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年颁布的《年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全球共识指南》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处理方式进行解读。新版指南更清晰提出各级别CIN的分层处理及CIN治疗后的联合随访的价值,对指导临床规范化处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宫颈肿瘤;普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细胞学技术;乳头状瘤病毒科

年Richart提出使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这一概念,并进一步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和累及的范围将CIN分为CINⅠ、CINⅡ、CINⅢ。CIN反映了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

此后的研究又认识到CIN所涵盖的病变包括二类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特征,一类HPV感染的鳞状上皮依然保持有分化能力,宿主细胞未进入癌变或癌前病变的状态;而另一类为高危型HPV转化性感染,形态学上表现上皮全层的非典型性,同时E6、E7基因产物等的过表达变化,该病变类型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

年用于宫颈和阴道细胞学的Bethesda系统被提出,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squamousepithelial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sepitheliallesion,HSIL)的二级分类系统也被一些学者引用到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中,使用这种二级分类系统(即CINⅠ归为LSIL,CINⅡ和CINⅢ归为HSIL)比传统的CIN三级划分更适用,降低病理诊断的变异性。世界卫生组织年出版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第4版也接受了上述观点。

然而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病变和三级分类中区分CINⅠ、CINⅡ一样,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同时CINⅡ和CINⅢ的生物学预后存在差异。年由美国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和美国病理学会共同开展的下生殖道鳞状术语项目(LowerAnogenitalSquamousTerminalogyProject,LASTProject)在病理诊断中引入生物学标记物p16INK4a蛋白作为辅助诊断并判断预后的指标,并提出了不同意义的二级分类系统,LSIL包括CINⅠ/CINⅡp16INK4a蛋白阴性,HSIL包括CINⅡp16INK4a蛋白阳性/CINⅢ[1]。p16INK4a蛋白的引入使得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更具有客观性,同时p16INK4a蛋白的表达反映了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后果,对临床处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标准的制定必定会产生处理方式的变化,但LASTProject研究结果并未被年版ASCCP指南所接受,事实上目前在对CIN的处理过程涉及对生育功能的保护问题,临床上仍要求尽可能区分CINⅡ和CINⅢ。该指南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体现了这种精神。年版指南对CIN的处理修订主要内容有:①21~24岁者倾向于保守筛查,包括CINⅡ、CINⅢ的分层处理;②颈管搔刮为CINⅠ应按照CINⅠ管理,不视为宫颈管掻刮阳性;③治疗和未治疗的CINⅡ以上者通过联合检测继续随访;④治疗后随访时间延长到12个月。

1CINⅠ进展与CINⅠ漏诊高级别病变

CINⅠ是HPV感染的组织学表现。近年发现CINⅠ主要为低危型和高危型HPV混合感染,其中高危型HPV占主导地位[2]。CINⅠ自然消退率高,尤其在年轻女性中进展到≥CINⅡ较少见。Ost觟r[3]回顾年以来的文献发现,CINⅠ中57%病变消退,32%病变持续,11%进展为CINⅢ,仅1%进展为浸润性癌。另外,当宫颈组织活检存在HSIL时,宫颈其他区域可同时存在LSIL,低级别和高级别可混合存在。Yang等[4]研究例CINⅢ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发现,CINⅢ病灶大小不一,伴随CINⅡ和CINⅠ共存,各级别CIN在宫颈表面平等分布。高级别CIN与周围正常组织间有级差改变,移行过渡者占33%,而直接达到最高等级者占83.5%[5]。Katki等[6]研究发现,年龄≥25岁先前细胞学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或LSIL/HPV阳性,阴道镜检查活检为≤CINⅠ者5年内发生≥CINⅡ病变的风险为10%,而先前细胞学为不能除外高度上皮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cannotexclude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ASC-H)为16%,≥HSIL者为24%。目前普遍认为阴道镜活检组织学诊断为CINⅠ的女性漏诊≥CINⅢ病变的风险与先前细胞学和转化区类型等有关,其中先前细胞学的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因此对不同的先前细胞学结果而阴道镜活检为≤CINⅠ需再分层处理。

1.1先前“轻微异常”的CINⅠ或无病变的管理

“轻微异常”包括HPV-16或HPV-18阳性、持续型别不定的高危HPV感染、ASCUS和LSIL。推荐采用1年后进行联合检查随访(BⅡ)。如果HPV检测和细胞学均为阴性,推荐采用3年后根据年龄重新检查(<30岁行细胞学检查,≥30岁行联合检查)。如果所有的结果为阴性,推荐采用回归常规筛查(BⅡ)。如果有任何一项检查结果异常,推荐采用阴道镜检查(CⅢ)。

如果CINⅠ持续至少2年,继续随访或治疗这2种方式均可采用(CⅡ)。如果选择治疗,阴道镜检查充分,表面破坏或病变切除的方式均可采用(AⅠ)。如果阴道镜检查不充分,颈管取样包含CINⅡ、CINⅢ或CINⅡ/Ⅲ或未分级或有治疗史,则推荐采用诊断性锥切术(AⅢ)。对于特殊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医师的判断、既往治疗经验、医疗条件及患者具体情况(AⅢ)而定。组织学为CINⅠ的患者初次治疗不采用子宫切除术和鬼臼毒素等类似药物治疗(EⅡ)。

1.2先前细胞学为ASC-H或HSIL的CINⅠ或无病变的管理

当组织学未诊断为≥CINⅡ时,如果阴道镜检查充分,宫颈管取样阴性,推荐采用:①诊断性锥切(BⅢ);②第12、24个月联合检查随访(BⅢ),二次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推荐采用3年后复查。如果任何一项结果异常,推荐采用阴道镜检查。如果在1年或2年的随访中,重复细胞学仍为HSIL,推荐采用诊断性锥切(CⅢ);③回顾其细胞学、组织学和阴道镜所见,如有更改,对其采用相应的处理(BⅡ)。

1.3颈管内取样为CINⅠ的管理

颈管内取样为CINⅠ,切除术是传统的处理方式。然而颈管内取样经常被宫颈外口病变污染且CINⅠ具有较高的自然消退率。研究表明,先前细胞学为ASCUS或LSIL者中,宫颈管搔刮(ECC)为CINⅠ且颈管外活检为≤CINⅠ病变者,2年内病变进展为≥CINⅡ病变的风险(24.1%)较颈管外活检CINⅠ且ECC阴性者低(44.7%)[7]。因此若先前为“轻微异常”、阴道镜下活检没有≥CINⅡ病变,处理应按照上述CINⅠ处理指南,并增加12个月后重复颈管内取样(BⅡ)。对于未治疗者,推荐采用重复评估异常时进行颈管内取样(BⅡ)。

1.4妊娠期女性

推荐采用随访(BⅡ),不采用治疗。

2CINⅡ、CINⅢ和CINⅡ/Ⅲ的管理

组织学上较难区分CINⅡ和CINⅢ,尤其是CINⅡ的诊断重复性最差。CINⅢ患者较CINⅡ患者更易进展为宫颈浸润癌,确诊为CINⅢ的患者存在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无论年龄大小及患者对未来生育的担忧,随访处理都是不合适的。p16INK4a蛋白引入可辅助CINⅡ的病理诊断。Bergeron等[8]招募12位基层病理医师对例宫颈活检标本进行诊断,首先对常规HE染色组织进行诊断,然后将HE染色与p16INK4a蛋白免疫组化结合再次进行诊断,评价p16INK4a蛋白辅助HE染色诊断CIN的准确性,结果证实,p16INK4a蛋白作为辅助方法能显著增加高级别CIN诊断的敏感度,高级别CIN漏诊率下降45%,同时结合p16INK4a蛋白免疫组化后,12位病理医师之间的诊断一致性从CINⅠ至CINⅢ均有提高,特别是CINⅡ的诊断一致性明显提高,增加了31%。研究发现≥CINⅡ病变治疗后联合筛查均阴性5年复发的风险为2.4%,仅HPV阴性者3.7%,仅细胞学阴性者4.2%;联合筛查连续2次均阴性5年内复发的风险降至1.5%,仅HPV筛查和仅细胞学筛查连续2年阴性均为2.7%;≥CINⅡ病变治疗后联合筛查连续2年均阴性者5年内复发风险接近于常规筛查细胞学阴性5年内发生CINⅡ及以上病变的风险。根据同等风险同等处理的原则,CINⅡ及以上病变治疗后联合筛查连续2年均阴性者可3年后联合筛查[9]。

2.1初始治疗

除妊娠和年轻的女性,组织学诊断为CINⅡ、CINⅢ或CINⅡ/Ⅲ且阴道镜检查充分的患者,表面破坏和病变切除的方式均可采用(AⅠ)。对复发的CINⅡ、CINⅢ或CINⅡ/Ⅲ的患者,推荐采用诊断性锥切(AⅡ)。对于组织学诊断为CINⅡ、CINⅢ或CINⅡ/Ⅲ且阴道镜检查不充分、ECC为CINⅡ、CINⅢ或CINⅡ/Ⅲ或CIN为不明分级的患者,不采用表面破坏,而推荐采用诊断性锥切(AⅡ)。除外妊娠期及年轻女性,CINⅡ、CINⅢ或CINⅡ/Ⅲ者不采用细胞学和阴道镜连续观察的随访。初始治疗不采用子宫切除术(EⅡ)。

2.2治疗后随访

近年来研究提示,锥切术后的随访方式采用联合筛查的方式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高。徐兴云等[10]对例CINⅡ/Ⅲ锥切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术后6个月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敏感度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99.17%。Barlin等[11]对54例锥切后的CIN患者行二次手术,发现ECC阳性的患者中有86%存在病灶残留,而阴性者仅有48%(OR=6.91)。Schneider等[12]研究发现ECC预测残留病灶的敏感度为38%,特异度为85%,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73%;尤其对于≥50岁的患者来说,ECC有更高的特异度(94%)和阳性预测值(88%),从而提示锥切术后由于鳞柱交界不可见,细胞学/HPV阳性结果,阴道镜观察宫颈表面正常,警惕宫颈管内存在病变的风险,ECC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同于版指南的CINⅡ、CINⅢ或CINⅡ/Ⅲ治疗后第6个月随访,新版指南推荐第12和24个月进行联合筛查随访(BⅡ)。如果联合检查结果阴性,推荐3年后再次检查(BⅡ)。如果检查结果异常,推荐采用阴道镜加ECC(BⅡ)。如果所有检查阴性,推荐至少20年的常规筛查,即使筛查持续到65岁以上(CⅢ)。对于HPV检测阳性的患者,不采用重复治疗或子宫切除术(EⅡ)。

切缘阳性被认为是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关键因素,但切缘阳性并不意味着都有病变残留,最新的ASCCP指南提供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更推荐采用短期内随访的谨慎处理方式,既避免过度处理又减少病变的漏诊。该指南规定对于诊断性锥切术后切缘或同时进行的ECC为CINⅡ、CINⅢ或CINⅡ/Ⅲ,最好于治疗后4~6个月重复细胞学检查并进行ECC(BⅡ),也可采用再次诊断性切除术(CⅢ)。如再次诊断性切除术难以实施,可采用全子宫切除术(CⅢ)。如组织学诊断为复发或持续的CINⅡ、CINⅢ或CINⅡ/Ⅲ,则重复的诊断性宫颈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均可采用(CⅢ)。

2.3年轻女性CINⅡ、CINⅢ和CINⅡ/Ⅲ的管理

组织学无特别注明且阴道镜检查充分的CINⅡ/Ⅲ的年轻患者,可采用治疗或每6个月1次、持续12个月的细胞学和阴道镜联合随访(BⅢ)。组织学特别注明诊断为CINⅡ者,可采用治疗,但最好采用观察的方式。对于阴道镜下病变加重或细胞学为HSIL或阴道镜下高级别病变持续1年,推荐采用再次活检(BⅢ)。连续2次细胞学结果阴性,推荐采用1年后联合筛查(BⅢ)。如果检查结果阴性,推荐3年后重复检查(BⅢ)。当组织学特别注明为CINⅢ、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CINⅡ或CINⅡ/Ⅲ持续24个月时,推荐采取治疗(BⅡ)。

2.4妊娠期女性

CINⅢ对妊娠本身不构成风险,而妊娠期的治疗反而增加出血及流产的风险。妊娠晚期或无浸润性疾病且组织学诊断为CINⅡ、CINⅢ或CINⅡ/Ⅲ的妇女,可采用间隔不超过12周的阴道镜和细胞学检查进行随访(BⅡ)。只有出现病变加重或细胞学提示浸润癌的情况下,才推荐采用重复活检的方式(BⅡ)。延迟至分娩后6周采用阴道镜和细胞学结合的方式重新评估(BⅡ)。只有在怀疑浸润癌的情况下才推荐诊断性锥切(BⅡ)。

3原位腺癌的管理

原位腺癌的管理存在争议。原位腺癌阴道镜下的改变非常轻微,很难准确判断病灶的范围,另外,病变常向颈管内延伸,病变深度不确定,一般认为锥切的锥高至少达20mm。与鳞状上皮病变不同,多灶性及病变不连续是原位腺癌最显著的特点。Dedecker等[13]研究显示,宫颈原位腺癌保守治疗切缘阴性者中约18%存在残留病灶,而切缘阳性者中约46%存在残留病灶。

对于已完成生育且经诊断性锥切术确诊的原位腺癌患者,最好采用全子宫切除术(BⅢ)。如有生育要求,也可采用保守处理(AⅡ)。如果决定保守治疗,锥切标本的切缘或颈管内取样为CIN或原位腺癌,为了增加完全切除病变的可能性,最好采用再次切除。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在第6个月时宫颈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颈管内取样相结合的方式重新评估。对未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推荐进行长期随访(CⅢ)。









































白癜风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ys/142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