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作用是否完全可逆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年1月至年12月在医院眼科中心就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55例(眼,塑形镜组)、配戴单光足矫框架镜近视患者55例(眼,框架镜组),随访2年。2年后塑形镜配戴者停戴至少30d。框架镜组:检查患者戴镜前及2年后等效球镜度(SE)及眼轴长度(AL)。塑形镜组:检查戴镜前及2年后的SE、AL、散光度、角膜平均散光(SimK)、角膜水平及垂直屈光力等以及戴镜前、各随访时间点的裸眼视力(UCVA)。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年后,框架镜组和塑形镜组完成随访例数分别为46例(92眼)和43例(86眼)。框架镜组和塑形镜组2年SE分别增加(-1.68±0.84)D和(-0.80±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1);AL分别增加(0.59±0.48)mm和(0.37±0.34)m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0.13,P<0.01)。塑形镜组2年后散光度及SimK较初戴时均有所增加(t=5.83、5.45,P<0.05),分别为(0.30±0.24)D、(0.28±0.22)D;角膜水平屈光力较初戴时减小(0.31±0.18)D(t=7.43,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点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戴镜后UCVA较戴镜前均有明显提高(F=.80,P<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明显提高近视患者UCVA,与框架眼镜相比,能更好地控制近视增长。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即使停戴后也较戴镜前存在散光略增加、角膜水平屈光力略变平的变化,说明角膜塑形镜作用也许并非完全可逆。
李秀红(,医院眼科);周路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吕勇(,医院眼科);朱丽娟(,医院眼科);尚丽娜(,医院眼科);符爱存(,医院眼科);朱豫(,医院眼科)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年18卷11期-页
本文献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分发这些文献或者以其它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