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光的粒子性
一、光电效应现象
定义:当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二、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存在饱和电流
光照不变,增大UAK,G表中电流达到某一值后不再增大,即达到饱和值。因为光照条件一定时,K发射的电子数目一定。
实验表明: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2.存在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
U=0时,I≠0,因为电子有初速度,加反向电压,如图所示:光电子所受电场力方向与光电子速度方向相反,光电子做减速运动。若
,则I=0,式中Uc为遏止电压。遏止电压Uc: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
光电效应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是一样的。光的频率ν改变时,遏止电压也会改变。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截止频率:对于每种金属,都有相应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当入射光频率ννc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
当入射光频率ννc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3.具有瞬时性
实验结果: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入射光频率大于被照金属的极限频率,电流表指针也几乎是随着入射光照射就立即偏转。
更精确的研究推知,光电子发射所经过的时间不超过
秒(这个现象一般称作“光电子的瞬时发射”)。
勒纳德等人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4.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秒。
逸出功W0: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光越强,逸出的电子数越多,光电流也就越大。按照光的电磁理论,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光越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该越大,所以遏止电压Uc应与光的强弱有关。
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是一样的。
2.不管光的频率如何,只要光足够强,电子都可获得足够能量从而逸出表面,不应存在截止频率。
3.如果光很弱,按经典电磁理论估算,电子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获得逸出表面所需的能量,这个时间远远大于
s。
以上三个结论都与实验结果相矛盾的,所以无法用经典的波动理论来解释光电效应。
四、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1.内容: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频率为ν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ε=hν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流组成的,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c运动。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电子逸出功W0,另一部分变为光电子逸出后的动能Ek。由能量守恒可得出:
W0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做的功,称为逸出功;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4.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在年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h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
五、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1.光控继电器2.光电倍增管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