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
医院-04-:31
调查数字显示,每15秒就有一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名中国人因此失去工作能力。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着的作用。而在我国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很低,心内科门诊63%的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不恰当,其中未曾住院的门诊随访患者中76.3%的人使用剂量过低,出院后门诊随访的患者中20.58%剂量过低。造成阿司匹林使用率低和不规范使用,与非心内科医生指点毛病、随访中疏忽询问使用情况、患者担心不良反应、认识模糊等都有关系。
误区1对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作用认识模糊
有关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是近几年才有集中报导的,目前已有6个,总计约例心血管高危因素人群的资料,评价了阿司匹林在无意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中的预防作用。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的医治能使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下落15%;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整体下降23%。具有心血管高危因素越多、未来冠心病风险越大的人群,用阿司匹林获益越大。
我国进行的一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事件研究资料显示,对中、高危冠心病风险者(年冠心病风险大于1.5%),使用阿司匹林每人每10年能勤俭医疗费用元。如果以万人计算,则每一年勤俭的医疗费用可以高达45亿元人民币。对我国这一中低收入且人口众多的国家,这类事半功倍、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误区2使用率低,在应当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使用阿司匹林
作为卓有成效的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阿司匹林在我国冠心病患者中使用率仅为14.38%,脑卒中患者使用率不到14%,而美国冠心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已超过95%。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药物,在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史的患者中能使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下落15%,心梗和冠心病死亡危险整体下降23%;
目前,许多国家的心血管防治指南中均建议在10年冠心病风险为6%~10%的人群中运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我们国家的建议是≥10%的人群(10年冠心病病发风险率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总结出的公式推算的,例如根据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等因素,在表格中查到相应的积分并算出总积分,若总积分女性≥9分、男性≥10分,则10年冠心病风险就≥10%。)
贴心提示:哪些人要服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已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存在,但还没有产生高血压的患者,控制危险因素避免高血压的产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具有多项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当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90毫米汞柱),合并一项高危因素(年龄在50岁以上,有靶器官伤害,有糖尿病);
(2)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40岁,合并一项高危因素(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
(3)有三项及以上高危因素者(年龄在50岁以上,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误区3剂量使用过低
与低覆盖水平类似,运用剂量偏小也是阿司匹林不规范使用的主要表现。据统计,心内科门诊63%的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不当,其中住院的门诊随访患者中76.3%的人使用剂量过低,出院后门诊随访患者中20.58%服用剂量过低。由于很多医生不了解阿司匹林的最好剂量,门诊随访时也未询问剂量,相当一部分患者缺少正确的用药指点,加上对不良反应的担心等缘由,使其运用更不规范。
运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服用剂量为75~毫克/天,需要长时间运用。低于每天75毫克,对多数人不能发挥有效的防血栓和抗血栓作用。而超过逐日毫克,也只会增加其毒副作用,而不能增大其抗血栓作用。临床上一些患者反应,不知阿司匹林是凌晨服用还是晚上服用,事实上目前并没有早晚服用阿司匹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从阿司匹林的药代动力学和作用机制方面看,凌晨或是晚间服用都可以。
误区4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不能坚持服用
有些患者随便停用阿司匹林,这是极为毛病的做法。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应当是一个长时间进程。阿司匹林在体内会分解产生水杨酸水,再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永久性抑制已结合的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的作用。由于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血小板的功能会逐渐恢复,因此只有每天坚持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
小贴士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和醋柳酸。它具有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药理作用主要是由用药剂量来决定的,大剂量服用可以消炎;中剂量服用可以镇痛;小剂量服用可以避免血小板凝结引发血管梗塞。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主要是源自其抗血栓作用。因此,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避免血栓引发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脏病和脑卒中。复方阿司匹林(复方乙酰水杨酸、APC)
阿司匹林(以称ASA),是一种古老的解热镇痛剂,过去一般用于医治感冒、发热和抗风湿,近年来则作为经常使用的血栓抗凝剂药使用,而且用药时间比较长。但使用不当也常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概括地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
1、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是乙酰水杨酸钠盐,在胃内分解成乙酰水杨酸,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时间和大剂量运用可引发胃溃疡,或使原溃疡恶化,引发溃疡出血。
2、凝血时间延长:一般剂量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能抑制凝血酶原的构成,延长凝血时间。故严重肝病患者,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少者,和血液病患者应禁用。另外,孕妇小剂量长时间服用,能影响孕期和产程,并增加出血的危险;若妊娠后期超剂量运用,可造成新生儿头颅血肿、紫癜和短暂的便血。
3、引发哮喘:ASA能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能间接引发或加重哮喘病的发作。
4、中毒性耳聋:过量服用阿司匹林能引发可逆性耳聋,表现为耳鸣、听力消退。药停便可恢复。
5、瑞氏综合症:对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患儿和水痘患儿运用此药时,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以脑病合并内脏脂肪病为特点的综合征。患儿可突然产生呕吐,继而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行动改变等情况,并呈进行性恶化,出现惊厥、昏迷,严重者可在数日内或24小时内死亡。存活者可留有智力低下、癫痫、瘫痪、语言障碍或行动异常等后遗症。故世界卫生组织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发热的患儿,主张不用此药。
6、肾脏毒性:此药大剂量服用可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亦应禁用。
7、肝脏毒性:阿司匹林能广泛干扰肝脏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引发肝脏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故临床有“ASA肝炎”之称。
北京治白癜风专科医院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