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治疗 >> 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

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

 

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1)心理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生物包括人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这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儿童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①图式。图式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所带来的一些本能的反射行为,如吸吮反射、定向反射等。

②同化。同化是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

③顺应。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④平衡。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过程对于认知能力发展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但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儿童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①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

②“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的形成。客体永久性的发展为婴儿在大脑中使用符号代替物体打下了基础,使婴儿甚至在从未经历的情况下,也能够想象物体。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后期,完整清晰的客体永久性已经形成。此时,尽管儿童并没有看见这些物体放在某个特定的地方,但也能积极地寻找他们认为被藏起来的东西。

③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起初,个体的行为更多是以尝试一错误为基础,后期则能够计划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想要东西的婴儿可能会伸手够几次但最终放弃。几个月之后,他们可能会用其他物体来帮助其得到原来的物体。到2岁时,他们可能会非常善于利用工具来帮助自己获得所向往的东西。

④延迟模仿的产生。皮亚杰研究发现,12~18个月的婴儿能够比较精确地进行模仿,到18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延迟模仿,即榜样已经离开了现场婴儿也能够表现出榜样的行为。

(2)前运算阶段(2岁—7岁)

①早期的信号功能。儿童能将各种感知信息以心理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积累了表象素材,促进了表象性思维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如用“牛”“羊”来代表真正的牛和羊等。

②自我中心性(中心化)。所谓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集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③不可逆运算。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能力或没有形成“守恒”的概念,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儿童观察事物时往往只能注意表面的、显著的特征,倾向于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例如,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④不能够推断事实。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往往是根据知觉到的表面现象做出反应,不能够推断事实。例如,给3岁的幼儿一辆红色的玩具小汽车,当着他的面盖上一块罩子,小汽车看起来是黑色的,问他小汽车是什么颜色的,他会说是黑色的。

⑤泛灵论。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例如,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画画,会在太阳或月亮上各画一张笑脸。又如,如果让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把洋娃娃扔到地上去,他会说不能扔到地上,会摔疼洋娃娃的。

⑥不合逻辑的推理。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另一个局限是不合逻辑的推理,这种推理既不是演绎推理也不是归纳推理。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在这两者之间,即从特殊到特殊而不涉及一般。例如,皮亚杰两岁女儿的一个小朋友是驼背,她说这个小朋友很可怜,他病了。几天后她听说这个小朋友得了流感,睡在床上。后来又听说这个小朋友的流感好了。于是,她说:“现在他的驼背没有了。”这种推理不是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而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从一种病到另一种病的推理,视二者同一,以为一种病好了,另一种病也好了。这种思维被皮亚杰称为传导思维(又称传导推理)。

⑦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

⑧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

具体运算是一种与真实、具体的物体相关的可逆的心理活动。与前运算阶段相比,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必须依赖于实物和直观形象的支持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不能够进行纯符号运算。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①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想象独立于他们直接经验之外的事物,但能够考虑多个感知特征,即去自我中心,得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皮亚杰和英海尔德的三山实验任务中,7~9岁的儿童就能够注意到一种情境的多个方面,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在这一时期,儿童区别现实与想象的能力得到提高。

②可逆性。皮亚杰提出,在儿童思维发展的所有特征中最重要的是可逆性。一个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理解先前曾是一团泥土的飞机模型能够再变成一团泥土;他同样明白8个珠子加6个珠子等于14个珠子,而从14个珠子中拿走6个珠子还剩8个珠子。

③守恒。在发展中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去中心化并能逆向运算,因此,守恒能力迅速发展。6岁左右的儿童可以解决数字守恒问题,7或8岁的儿童则能解决面积或容积守恒问题,9—10岁儿童能够解决重量守恒问题,到11或12岁时儿童能解决体积守恒问题等。另外,儿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维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比如,8岁左右的儿童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而5、6岁的儿童则无法做到。

④分类。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分类。5岁时儿童已经能够进行一些简单分类,如呈现一组白色或黑色的圆圈、方块和三角形,儿童可能会将他们分成两组:白色和黑色。但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前,大多数儿童不具有类包含的概念,不能够理解某一特定的人或物可以从属于不同的类别,形成分类系统。

⑤序列化。序列化是指能够根据大小、体积、重量或其他的一些特性对一系列要素进行心理上的排序。排序的能力在4岁或更小的儿童中就已经出现,但他们的排序比较粗糙,并且要经过尝试一错误。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顺利完成排列大小的任务。例如,给他们长短不等的小木棒,他们能够按照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进行排序。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一成人)

形式运算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本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如下:

①命题之间的关系。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不仅能考虑命题与经验之间的真实性关系,而且能看到命题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推论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假设一演绎推理。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一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③类比推理。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很好地进行类比推理,能够理解类比关系。例如,“皮毛对狗就像羽毛对鸟一样”,这个类比的核心是“狗一皮毛”与“鸟一羽毛”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反省性思维,而不是观察,才可能理解这种关系。

④抽象逻辑思维。本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对事物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⑤可逆与补偿。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例如,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他们不仅能考虑把所加的重量拿走(逆向性),而且能考虑移动天平的加重的盘子使它靠近支点,即使力臂缩短(补偿性)。

⑥反思能力。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备了反思能力,即系统地检验假设的能力,能够系统地概括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法或能进行组合推理。

⑦思维的灵活性。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做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的办法。

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形式运算思维是逐渐出现的,而不是一次全部出现。据测查估计,三个青少年学生中仅有一个常使用形式逻辑。在涉及不熟悉的内容时,有41%—60%的大学生无法解决形式运算问题。研究也表明,在某种形式运算任务中通过的学生,在其他形式运算任务上可能会失败,这种现象叫水平滞差。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选择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甚至是对形式运算非常成熟的学生也应如此。

3.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

皮亚杰认为,成熟在于揭开新的可能性,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如何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有赖于个体的练习和经验。

(2)练习和经验

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的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经验)。皮亚杰把经验区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

(3)社会性经验

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社会环境因素不是发展的充分因素。与物理的经验一样,它们对主体的发展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在它们能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

(4)平衡

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调节同化和顺应的关系,使个体的认知不断发展。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佳药物
什么原因会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zlyy/134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