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治疗 >> 心理备考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重点

心理备考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重点

 

离考试还有不到30天的时间了,不知道大家准备得怎么样了?好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要点。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概念: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并揭示心理发展规律。狭义的发展心理学指研究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的科学。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指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浅谈进化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二、心理发展的性质心理发展的性质包括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和规律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三、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4.关键期问题。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横断研究设计优点:适用性和时效性。大样本;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低成本,省时省力。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和组群效应。二、纵向研究设计:优点:能够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稳定和迅速变化的时期;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样本少、易流失;时间长引起的新变量;重复效应;成本高。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方式对上述两种方式优缺点的取长补短。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

一、遗传决定论:

由遗传因素决定;否认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是英国高尔顿。二、环境决定论:

由环境因素决定;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是美国华生。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有德国施太伦和美国吴伟士。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理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因此,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二)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2、教学应走在心理发展的前面。(略前性原则)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就是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时,进行有关的教学效果最佳。六、心理发展观1、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认知结构是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化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活动的组织。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先天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同化和顺应是图式发展的两种形式。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是量变。顺应是指主体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是质变。平衡化是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的倾向;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实现的。2、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二、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的四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是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并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6、7岁):特点是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特点是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逻辑运算,但需要具体事物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特点是具有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并运用推理解决抽象问题。(二)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这部分需要记忆哦)艾里克森认为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至(即心理社会危机);划分阶段的标准就是不同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

阶段

年龄

主要发展任务

克服

良好人格品质

婴儿前期

0-2

信任感

怀疑感

希望

婴儿后期

2-4

自主感

羞耻感

意志

幼儿期

4-7

主动感

内疚感

目标

童年期

7-12

勤奋感

自卑感

能力

青少年期

12-18

角色同一性

角色混乱

诚实

成年早期

18-25

亲密感

孤独感

成年中期

25-50

繁衍感

停滞感

关心

成年后期

50岁以后

完善感

失望感

贤明、智慧

(记忆要点,关键词、关键字。如婴儿前期要信任,克服怀疑,有希望。)三、其他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理论(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之前):这个时期儿童不能作出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他律是指道德判断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对行为作出判断时只看后果,不看动机。(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对行为作出判断时更注重动机,不只看后果。柯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判断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定向阶段,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归纳如下:第一,道德发展具有固定不变的顺序。第二,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并不多,并且难以实现。第三,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只能决定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不能影响道德发展顺序。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早期的自我意识:1-3岁,生理自我意识期。中期的自我意识:3-13岁,社会自我意识期。后期的自我意识:13岁后,心理自我意识期。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从生理自我意识向成熟的心理自我意识发展,就会形成“自我中心”型的错误观念。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从社会自我意识向成熟的心理自我意识发展,就会没有主见,随大流,缺乏个性和主观创造性。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1)口欲期(0—1岁左右)婴儿的快感来自口腔的活动。(2)肛欲期(1—3岁左右)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方面的训练。快感表现为忍受和排便。(3)性器期(3—6岁左右)儿童的快感是对性器的分辨,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同性双亲的忌妒。(4)潜伏期(6—12左右)儿童性欲倾向受到压抑,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5)生殖期(12—18岁左右)儿童兴趣逐渐转向异性,主要通过性行为或升华方式获得快感。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如不能顺利地进行,停滞在某一发展阶段,即发生固着;或在个体受到挫折后从高级阶段倒退到某一低级阶段即产生了退行,就可能导致心理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精神病产生的根源。

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力的关系

内动力指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内在心理动力。

外动力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第一,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第二,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第三,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第四,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如营养不良、情感剥夺)最为敏感,且早期不良教养的后果可能持续终身。关键期: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

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

1、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约多年的历史。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年德国的普莱尔(布莱尔)发表的《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也被称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3、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的考点基本上都集中在第一节,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需要重点







































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zlyy/155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