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概述
一简述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
出血性卒中: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管老化、吸烟等有关。
缺血性卒中: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有四种类型的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展性卒中(SIE);完全性卒中(CS)。TIA无脑梗死存在,而RIND、SIE、CS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存在。
二发病原因1.出血性卒中:常见的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另外还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炎等。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熬夜与过度劳累等对于长期高血压人群是为诱发脑卒中的诱因
2.缺血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另外,还包括胶原性疾病或动脉炎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等引起的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颈椎病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三发病症状1.出血性卒中:运动和语言障碍;呕吐;意识障碍;头痛头晕;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
2.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表现为:
短暂、一过性局限性神经性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症状可自行缓解,不遗留神经系统阳性体征。(1.颈动脉性TIA突发的对侧肢体麻木、力弱、感觉障碍、单眼黑蒙,如在优势半球可有失语;2.椎动脉性TIA突发眩晕、复视、双眼黑蒙、共济障碍、构音及吞咽困难,可有同向偏盲,每次发作轻瘫的部位不恒定,常伴有枕部头痛。)
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表现为:
发病似卒中,临床表现与TIA相似,但神经功能障碍时间超过24小时,一般在一周左右恢复正常。头颅CT或MR扫描可发现脑内有小梗死灶。
进展性卒中(SIE)表现为:
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发展,呈阶梯样加重,需6小时以上病情发展达高锋。主要原因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塞。
完全性卒中(CS)表现为:
突然出现中度以上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病情发展在6小时内达到高峰,以后神经功能障碍长期存在,很少恢复。主要表现有偏瘫、偏盲、失语、感觉障碍,常有意识障碍。
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于小编联系,谢谢合作!
整理自网络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