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有一点不变的就是疾病终究伴随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
脑卒中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高的疾病,我们应该对预防脑卒中有足够的重视,那么就要做好“先发制病”的准备,不要让疾病有侵入人体的机会,从而保持健康。
而最好地抗争手段就是“先发制病”--预防。因为脑卒中是一种危害性极高的疾病,所以对它的预防更应该重视。那该怎么预防脑卒中呢?
小禾智慧健康今天就在这儿跟大家谈谈如何预防脑卒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方春天,天气忽冷忽热,近期就经历了几轮降温升温过程,幅度可达到十度以上。在这种忽冷忽热,气温不稳定的时候,正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期。
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此时应特别注意,预防卒中发作。在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狭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是存在于人体颈部两侧的主要动脉血管,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头面部的大血管,也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
很多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加,血管老化,血脂沉积,会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再加上一些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酗酒等不良因素,都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久而久之,血液脂质、杂质沉积附着于颈动脉血管壁,颈动脉内膜逐渐增厚,形成斑块,甚至出现钙化、溃疡等,造成颈动脉管腔变窄,血流变慢,这就是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脑缺血的症状表现
比如耳鸣、眩晕、黑矇、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如果是颈外动脉狭窄则可能导致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会导致一过性的局部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是短暂性、可逆性的,一般发病后24小时内恢复,发病无先兆,恢复后无后遗症。
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通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颈动脉斑块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内,堵塞远端动脉血管,造成急性脑梗塞,非常危险。
颈动脉狭窄
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1、很多人听信偏方、秘方,认为所谓的方剂可以溶化斑块,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病情,使颈动脉狭窄逐渐加重。患者一旦发现颈动脉狭医院接受规范的专业治疗。
2、很多人观念趋于保守,惧怕开刀。其实颈动脉狭窄,有的适合保守治疗,有一些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积极接受。
3、脑卒中相关防治指南中,都明确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支架置入术只作为不适合剥脱术时的备选方案。
应对颈动脉狭窄、
预防卒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对于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狭窄小于50%),医院接受专业内科药物保守治疗,防止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防止颈动脉斑块脱落而造成脑梗死。
另外,还应包括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进行药物控制,定期复查,至少半年复查一次。
对于有症状性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无症状性的重度狭窄患者,符合手术的,应积极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
这是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而对于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根据情况一般需要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治疗。
对于不能接受内膜剥脱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考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稳定斑块药物。
预防脑卒中,注意这三点
第一:管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粗粮、多吃豆制品和鱼类等;坚持运动:每周运动三至五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运动前不可吃得太饱,饭后不能马上运动。冬季不要在一天的太早或太晚外出活动;戒烟限酒;以及保持乐观和心理平衡。
第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必须遵照医嘱,长期治疗控制,按时服药、复诊,绝对不可任意减量或停药。
第三:定期检查与随访。年满四十岁以上的成人,建议每年接受健康检查1次;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中风高危人群,应遵医嘱定期1个月至1年复查血化验及颅内外血管评估。
专家提醒:想减少中风意外,还要注意减少寒冷刺激,以免引起血压升高,而且天气干燥,还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易诱发中风。
另外要注意多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因为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室温控制在16-20摄氏度即可,室内还应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加入小禾会员,为您带来
及时了解身体状态
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提升生活质量药食同源全面健康
知名一线临床专家全程跟踪服务
智慧健康管理系统
健康预警/智慧管理/防癌筛查
居家享老/膳食营养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