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高频考点
1.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通过两种形式实现: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岁);
前运算阶段(—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岁以上)。
3.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发展。
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能运用假设、逻辑法则进行逻辑推理,但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的抽象符号推导,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5.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
①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②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激情发生时,有时会出现“意识狭窄”。
③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6.情感的分类
①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
②美感
③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7.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对异性的情感。
8.常见自我防御机制
①压抑: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②否认,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如“掩耳盗铃”。
③置换,又称转移,“迁怒”就是这个机制。
④文饰,即合理化,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和“甜柠檬”心理现象。
⑤投射,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属于这种作用。
⑥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⑦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如因为失恋而“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最终功成名就。
9.人格的特征:
①独特性;
②稳定性;
③整合性;
④功能性
10.人格的影响因素:
①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
②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③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④自我因素。
11.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调控四个方面。
1.认知方式包括: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发散型与辐合型等。
13.现代的气质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①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三国演义》的张飞是典型的胆汁质。
②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③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按部就班;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水浒传》中的林冲是粘液质的代表人物。
④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为特征。《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典型的抑郁质。
14.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6—11岁学龄期—勤奋与自卑,1—18岁青春期—自我同一与角色混淆。
高频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1.婴儿出生后依靠吮吸反射吃奶、喝水,后来婴儿又依靠吮吸感知外界事物,这在皮亚杰看来,这个过程是()
A.同化
B.组织
C.顺应
D.运算
.当儿童能够回答诸如“如果巨大的行星与地球相撞将会怎样“等抽象、假设的问题时,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这种儿童在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是()
A.永久客体性
B.不恒常性
C.自我中心
D.不可逆性
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5.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认知风格。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6.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性格的社会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5)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A.(1)()(3)(4)
B.(1)()(3)(5)
C.()(3)(4)(5)
D.(1)(3)(4)(5)
7.下列不属于少年期心理特点的是()
A.思想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C.出现心理断乳期
D.自我控制力较强
8.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
9.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A.青年期
B.成年早期
C.学龄期
D.学前期
10.上初中以来,刘俊好像突然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二、简答题11.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3.简述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
14.简述维果斯基的观点。
15.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认知技能。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题干涉及婴儿使用同一图式解决不同问题,属于同化过程。
.答案:D
解析: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只有在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才能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答案:C
解析:儿童在前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的特征,自我中心是指儿童认为别人所看到世界的角度和自己是一致的,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月亮本身的是不动的,正是由于儿童自己的运动才感觉月亮在运动,因此儿童用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代替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4.答案:C
解析:维果茨基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提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即教学发挥的作用。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其含义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5.答案:A
解析:“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度高”是信息加工依赖外部环境的表现,属于场依存。
6.答案:C
解析:性格的特征包括态度、情绪、意志和理智特征四个部分,其中态度特征是其核心特征。
7.答案:D
解析:少年期情绪易感性强,容易出现情绪的两极化,自我控制能力尚有不足。
8.答案:C
解析: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趋向成熟。
9.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学龄期是6~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0.答案:C
解析: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的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二、简答题11.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还是存在质的不同。初中生思维发展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能运用假设.逻辑法则进行逻辑推理,但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的抽象符号推导,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总体而言,中学生思维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就是要求人们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概念和假设进行思维活动,它要求思维者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抽象逻辑的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已获得了相当完善的发展,在其思维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等的应用能力上。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的发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1.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①性格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
②性格和气质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两者相互影响。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①气质受生理影响较大,性格受社会影响较大。
②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③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
④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13.前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
(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3)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思维。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具体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14.
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维果斯基认为就心理学家看来,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最佳期限问题。
他提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些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
埃里克森十分注重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人格的影响,认为人格是在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发展成长起来的。他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并分析了这一危机解决成功和解决失败分别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了引导每一阶段走出危机、成功发展的方法。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8)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5)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5~60)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60~死亡)
教师资格证OAO课程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
特岗教师考试交流群:
华图老师、、、,有任何教师考试类问题都可以咨询!
备考刷题下载华图教师app,网课、示范视频、历年考题全都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