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治疗 >> 心理学气质与性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

心理学气质与性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

 

考点九: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及其类型

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

①胆汁质: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②多血质: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③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④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二)性格及其结构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3.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它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例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2)性格的意志特征。它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例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3)性格的情绪特征。它是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例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它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例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

(三)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考点十: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老师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应多给与鼓励和肯定,少给与批评,使其充分体验努力带来的快乐。

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教师应当给与学生足够的宽容,允许学生对未来进行不同的规划,鼓励其进行多种尝试。

考点十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婴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的形成。

(3)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

(4)延迟模仿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2~7岁)

(1)早期的信号功能。

(2)自我中心性(中心化)。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

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3)不可逆运算。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能力或没有形成“守恒”的概念

,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

(4)不能够推断事实。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往往是根据知觉到的表面现象做出反应,不

能够推断事实。

(5)泛灵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2)可逆性。

(3)守恒(即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

(4)分类。(5)序列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1)命题之间的关系。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2)假设—演绎推理。(3)类比推理。

(4)抽象逻辑思维。(5)可逆与补偿。

(6)反思能力。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

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

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考点十二:学生认知方式差异与教学

(一)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某种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2.冲动型与沉思型

3.整体型与系列型

4.辐合型与发散型

5.同时性与继时性

6.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二)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因材施教。这要求我们做到:(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考点十三:学习的内涵与分类

(一)学习的内涵

1.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2.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

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zlyy/19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