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ature
年6月30日,重庆医院王学峰课题组等人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IF=53)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tiphospholipidsyndromecausingreversibleinternalcarotidarterythrombosis”的文章。文章报告了一名患者因抗磷脂综合征而引起可逆性颈内动脉血栓的形成。
“抗磷脂综合征”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自身抗体所致的血栓性疾病,其特征是反复血栓形成和妊娠并发症。近几年来,本病的临床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管理的认识有了重要进展。急性双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是青年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是由颅内血管的原位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双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表现。
一位51岁的男子在急诊室接受了为期两天的认知能力下降的治疗。他被送到神经科进行评估,在那里他被发现困惑和迷失方向,他的注意力、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受到了影响。他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上得了12分。
抗磷脂综合征致可逆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第一次CT脑扫描正常,但2天后MRI显示额叶、半卵圆中央、脑室周围和基底节区均有梗死。颅颈CT血管造影显示右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左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管腔通畅约10%。全血计数和基本代谢正常。而血栓性试验则显示IgM抗心磷脂抗体滴度增加:最初,IgM抗心磷脂抗体为55U/mL,3个月后为51U/mL(正常范围12U/mL)。患者IgG抗心磷脂抗体最初为3.5U/mL,3个月后为4U/mL(正常范围12U/mL)。狼疮抗凝试验阴性,患者抗β2糖蛋白IIgG抗体均在正常范围内。
病人被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并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改为维生素K拮抗剂。经过3周的治疗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他的方位、语言的使用、计算能力和记忆力-已经明显恢复,而进一步的颅颈CT血管造影显示两条颈内动脉都有部分血管重建。
原文链接: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