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诊断 >> 身边有人脑中风千万别等务必45小时以

身边有人脑中风千万别等务必45小时以

 

中风

入秋后,

天气逐渐转凉,

昼夜温差骤增,

中风高峰悄然来临。

在我国,

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

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

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中风等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中风的风险呢?

中风等脑血管疾病

更“偏爱”哪些人群?

中风后,

患者家属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处理最妥当?

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

记者近日来到徐医附院东院,

邀请徐医附院东院急诊科赵宁军主任

为大家进行解读。

丰县男子中风后“与时间赛跑”

绿色通道,为患者跑出“东院速度”

8月29日上午11点,丰县40岁的沙先生在办公室工作,突然感觉头晕、右侧手脚不自主抖动。沙先生给妻子打电话,医院。“医生说你这是中风的症状,赶紧去徐州,越快越好!”沙先生和妻子记住了医生的话,火速前往徐医附院东院。由于紧邻高速路口,沙先生和妻子在发病后2小时内就到达了徐医附院东院急诊科。通过脑卒中绿色通道,经过影像科、导管室、急诊化验室等多个科室的大力配合,仅半个小时就拿到了沙先生的化验等各项检查的结果,问诊及检查均显示,沙先生符合静脉溶栓条件,赵主任带领其团队第一时间对沙先生进行静脉溶栓,一小时后,沙先生的症状明显缓解。记者9月4日见到沙先生时,他基本可以出院了。

也在8月29日,几乎同一个时间,东院急诊科收治了76岁的中风患者杨老太。“她的症状要比沙先生重多了,来的时候一侧完全偏瘫,眼睛睁不开,嘴歪,话语不清。”赵主任说,由于杨老太发病时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具体的发病时间界定起来有点困难。“我10点发现老太太发病,但是她8点就坐在沙发上了。”杨老太的女儿说。考虑到超时的可能性,赵主任不建议给杨老太静脉溶栓,但是其家属坚持“赌一把”,签字要求“立即静脉溶栓”。幸运的是,溶栓后杨老太的症状明显好转,“人的肌力分为0-5六个等级,杨老太来的时候左侧身体一点不能动,溶栓后立即恢复到1,第二天到3,今天就恢复到5级了。”赵主任9月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而邳州81岁的黄老太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老母亲突发右侧身体麻木,因医院打了一个月的吊水,以为是吊水引起的,医生说先把水停了吧,四天后,还是不见好转,才想起来来徐州看病。”黄老太的儿子赵先生说,目前,老太太已经住院半个月。“由于错过了最佳时间,造成了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她的恢复效果并不明显,非常可惜。”赵主任说。

八成脑卒中患者救治超时

“不要等,尽医院”

东院急诊科赵宁军主任说,老百姓常说的中风,其实就是脑卒中。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病。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余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余万人,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万人,每12秒即有一个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脑卒中。

“时间就是大脑”赵宁军主任特别强调,“治疗脑卒中,尤其是脑梗死,最主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时间和技术,也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最规范的治疗。”

赵主任介绍说,目前世界公认的对于脑梗患者的治疗中,都将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第一推荐手段。不过,静脉溶栓治疗要在4.5小时内进行。所以,当患者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双眼向一侧凝视等情况,家人及朋友要及时将其医院。

不过,不是所有的脑梗患者都可以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对于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可以考虑机械取栓治疗。“不过要在6小时黄金时间窗内,最长不能超过8小时。”赵主任说,通过这两种方式的治疗,50%的中风患者可以康复。

记者了解到,徐医附院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基地。徐医附院东院急诊设有溶栓绿色通道,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缜密的溶栓路径及治疗方案,通常患者到达急诊40-50分钟就能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已帮助众多脑梗患者远离了后遗症的侵袭。

东院神经内科病房启用后,为东区及周边地区的病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今年3月,新沂有位男子因为大血管堵塞倒在了田头,两个小时内就从高速上直接来到东院,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急诊溶栓,之后紧急进行手术微创介入治疗,对着血栓用药,并顺利溶解血栓。来的时候说话不清楚,出院的时候康复很好了。”

赵主任强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一定要在静脉溶栓治疗的4.5小时内医院,避免二次转诊延误时间,超过抢救“黄金期”,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性坏死,致死率、致残率高。“我国八成中风患者存在救治超时的现象。”

口角歪斜是典型症状

快速识别中风记准“”

“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等是不可控的,中风的有些因素是可控的。”赵主任指出,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和年龄呈正相关,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增加10岁,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增加1倍。另外,男性的脑卒中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父母双方如果有卒中史,其子女发生卒中的风险要增加约2~4倍。

赵主任强调,有三大高危因素需要好好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压和血糖控制不好,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脑卒中高危人群还应加强胆固醇管理,例如长期、积极地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控制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此外,戒烟、控烟也是卒中预防的重要任务。

“总之,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从日常生活习惯中预防‘三高’,例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与锻炼、戒烟等等,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生。”赵主任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风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抓住这些预兆就能避免中风的发生。“我曾经出现手拿不住笔的情况”“发病前一天,老太太晕倒过”,文章开头提到的沙先生和杨老太,均在此次发病前出现过中风先兆,但由于不清楚中风的前兆,便没当回事。

赵主任还举例说:“有些中风病人经常会在半夜凌晨的时候起病,这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这类病人晚上起来上洗手间,发现一边手脚没有力气,以为是睡觉时被压麻了,没在意,继续回去睡,结果早上点醒来,才发现一边手脚已经完全瘫掉了。这种病人白白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特地于去年“世界卒中日”,正式向全球发布了适合中国人群进行中风快速识别的宣传口号——“中风”。

赵主任解释说,“中风”就是:

看“1”张脸:脸上是否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的表现;

查“2”只胳膊:同时平行举起两只胳膊,是否会出现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口角歪斜是中风的典型症状,发生率可达80%至90%。”赵主任强调,不要有侥幸心理,一旦出现口角歪斜、手臂单侧无力、语言困难等任一症状,都应该立即拨打急救,避免造成院前延误,医院进行规范救治。

策划by赵 芃

来源by宣传科

编辑by彭 洁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护士快来拔针呀~~”输液瓶空了会导致空气进入身体?

双眼皮课堂|如何才能拥有睁眼有神、闭眼无痕的双眼皮呢?

人体的七大未解之谜,关节能预报天气只是其中之一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拨打徐医附院健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zz/21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