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很多行为其实都可以用敏感期来解释。理解了这些敏感期就理解这些行为了。
孩子为什么七八个月的时候喜欢扔东西?
6-12个月是儿童手臂发育敏感期。这时,孩子喜欢扔东西。这是手眼协调发展最早的标准,也是通过扔东西锻炼手腕力量来为后续用餐做准备,方便以后舀饭用勺子。
宝宝为什么1岁前喜欢吃手?
4-12个月是儿童口腔敏感期。这时,宝宝喜欢吃自己的手。他在用自己的双手和嘴巴打开大门,用双手探索世界。给宝宝一个开发口腔的机会,让他尽情探索。不要无情地把他的手从嘴里拿出来。如果遇到自己嚼不动的东西,转移注意力就好,帮助他顺利从嘴巴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如果2岁了还在吃手,要么是迟到的敏感期,但更可能是自我安慰或者焦虑,主要是睡前或者无聊的时候。
为什么一岁的孩子喜欢捡地上的头发?
1-2岁是孩子细小事物敏感期。1-2岁期间,孩子会有对小事感兴趣的敏感期,喜欢抓一些小东西,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小事吸引。一个洞,一根头发,一颗豆子,都会对孩子产生深深的吸引力,但他们却能从中看到更多我们不了解的秘密,并乐在其中。这是我们培养孩子细心观察事物的好时机,让他们带着疑问和想法认识世界,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思维打断他们,多给他们一些探索的时间。为什么13-15个月孩子突然话变少了?
13-15个月是儿童腿部发育的敏感期。大多数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走得更好。大动作和语言是由大脑的神经中枢控制的。大运动的敏感期抑制了语言的发展。这种抑制的唯一原因就是孩子说话少了,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真的越来越强了。所以这个阶段也叫儿童语言沉默期。
为什么2岁那么难带?
18个月到3岁(2岁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的开始,我们可以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
12个月左右萌芽,18个月左右达到高峰。主要是从说“我的”开始,到说“不”开始,再到打、咬、模仿别人开始,孩子逐渐有了自我意识。
这时孩子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划清自己的和他人的界限。同时,通过说“不”来运用自己的意志,我说算,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什么东西不符合他的心意,他们就会大哭大闹。孩子的表现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
当孩子打人或咬人时,我们只需要制止孩子的行为,不要谴责或说教,因为那不同于粗鲁的行为。让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己,不要和孩子较劲。这是一个孩子形成自己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是否强大,是否有强大的能力,首先来自于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好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孩子未来的人格力量、人格和谐以及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为什么宝宝总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哭,一切都都必须归位?
2—3岁是孩子体验和建立秩序的敏感期。从几个月到6岁,秩序敏感期呈螺旋式发展:第一阶段,秩序一旦恢复,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阶段,为了维持秩序,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阶段,为了维持秩序和执拗,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在2-3岁的高峰期,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这会让他们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已经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习惯对环境进行了整理,对环境进行了排序,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内在的秩序。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父母最为苦恼的时候,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但是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是首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大人放慢速度,多观察和倾听孩子,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把情绪哭出来,慢慢的孩子就会自己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孩子喜欢说脏话“大坏蛋”、“臭粑粑”、“打死你”?3-4岁是孩子的诅咒敏感期。什么是诅咒敏感期?孩子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最有力量的话就是咒骂。大人反应越强烈,孩子越喜欢说骂人的话。建议是无视、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这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为什么孩子突然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4-5岁的孩子会有一个打听出生敏感期。这期间孩子经常开始问自己从哪里来,一遍又一遍的问。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
给父母的建议是在家里放一本百科全书,科学地告诉孩子生命形成的全过程。
不要告诉孩子“你从垃圾桶里捡的,被刮刮乐刮到了”。这种在大人看来是玩笑的话,会给孩子一万个暴击。即使孩子长大了,他也知道这可能是一个笑话,但对当时的他来说,这种潜意识的伤害是很难消除的。
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把东西拨拉到地上,喜欢拉扯?
8个月-6岁是孩子的时间、空间敏感期,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
在空间最早的敏感期,孩子发现这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是分离的,所以喜欢从高处往地上拨拉东西,发现了就带到高处再往下拨拉。这是孩子对空间最早的感知,他们发现物体的空间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孩子乐此不疲。
这种感觉过去后,孩子们慢慢发现,一个空间里面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外面的东西可以放进去,所以看到洞就喜欢往里面塞东西,喜欢往垃圾桶里倒垃圾。在15个月大的时候,许多孩子开始喜欢玩套环游戏了。套环对校准能力的锻炼,也是孩子独立吃饭做准备。你会发现所有的美都是环环相扣的。紧接着是开始喜欢不断的搭高,推倒,再搭高,再推倒,这是孩子感知空间的一种探索,这个感知是孩子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再然后,孩子会对狭小空间非常感兴趣,比如钻进衣柜,在桌下玩耍,爬到高处,反复爬楼梯。这些都是孩子用身体去把握空间的过程。
这个阶段过去后,孩子们开始喜欢从高跳到低。这时,除了感受空间的大小,他们还会感受到这个空间有多高,有多远。当孩子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这个高度在心理上是可以忍受的,他们就敢往下跳。经过一点空间探索,他们将探索更深更远的空间。当然,也会有失败的探索,也是屡见不鲜。但这其实决定了孩子未来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能力,为未来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原生态潜意识。
为什么有的时候孩子喜欢说“我是孙悟空”“我是公主”?
4-5岁儿童身份确认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崇拜某个偶像,并在未来长大后逐渐积累个性特征。
在很多成年人眼里,童年就是一场梦,有时候一天一场梦,一周一场梦。对于孩子来说,那种梦想是真实的,一个想当公主的小女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个想当孙悟空的小男孩喜欢耍棍子。
其实这个过程并不是我们成年人所说的孩子玩游戏,而是这些被孩子内化的人物背后的性格特征。可能有公主的高贵,机器人的机动性和超能力。......
这些都会在孩子童年时内化到孩子自己的生活中,这也是孩子自我创造的一个时期和特征。
两三年后,孩子可能不再把自己的愿望付诸行动。那时,愿望只是他的心理活动。但在这个时期,他会以自己的方式与偶像交流,这就是身份确认敏感期的内涵。
这个时期给的建议是,父母需要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全力支持。如果孩子们梦想成为公主,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件漂亮的衣服,给孩子们讲解公主的气质,和孩子们玩类似的角色扮演游戏,赞美孩子们,不要大惊小怪,总是给孩子们惊喜和询问,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我们非常喜欢公主。妈妈曾经也有一个公主梦。
为什么将一个苹果切开或者将一块饼干掰开给孩子,孩子会大哭起来,并且扔掉饼干和苹果?
这也是2岁时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敏感期,称为审美敏感期。这个敏感期最重要的特点是食物和用具必须完整,发生时间主要从2岁左右开始。
食物要齐全,厕所要干净,苹果要大而亮,一个衣服扣子都不能掉。.......
这既不是洁癖,也不是自私。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敏感期。如果你不相信我,请仔细回忆一下你小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个时候也是成年人最容易心烦的时候。你应该不断重新开始,非常小心。而且完美的东西毕竟很少。但是,如果我们理解孩子细腻完美的内心,把孩子的要求看作是关系到他们成长和素质形成的机会,尽力观察孩子每次的不满,不要用不好的方式去想孩子,我们就能理解孩子,用合适的方式去帮助孩子。
人类幼崽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过是到了一个新的敏感期罢了。
最重要的是,儿童的道德价值观是因为审美而建构和形成的,摧毁审美就意味着影响儿童道德价值观的行程过程。为什么孩子会开开心心拿遥控小汽车换回来一盒饼干?
2岁半的孩子进入了交换物品的敏感期,喜欢交换什么,想交换什么,都会很乐意交换。
孩子是通过物品来发展的,或者说孩子通过消费发展。儿童在消费之前必须先拥有物品。这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物品所有权问题。也是交流的关键部分,交流是分享的前奏。
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你有权利决定把不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
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
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放权,把财产权交给孩子。玩具的意义是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玩具价值已经是其次。这时,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这个原则,形成秩序。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愿意和朋友分享了。
5岁左右,孩子开始喜欢和别人分享东西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往往没能让孩子主动分享东西,因为他们还没到时候。这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在此之前,孩子的物品应该属于自己。不应该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东西,应该告诉其他孩子尊重别人的拒绝。很多家庭和幼儿园会强迫孩子和别人分享东西,或者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但这并不适用于五岁之前的孩子。
强迫孩子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会让孩子产生:我的东西被强制性的分给了别人,我也可以强行得到别人的东西的想法。分享变成了占有或强制交换。学校和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分享自由。如果孩子不愿意,应该等待或者良性引导。有些孩子正处于“我的”占有的敏感期,他们不得不通过拥有自己的东西来区分“我的”和“别人的”。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被迫分享他的东西,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恐惧和危机。孩子四五岁自然就会愿意分享,因为心理已经到了另一个层次。
6岁时,孩子才真正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这个时候,分享就变成了一种幸福和美好的品质。所以我们再总结一下:孩子2-3岁开始分享,4-5岁喜欢分享,6-7岁体验分享的乐趣。
赠送和交换也是孩子交流和获得东西的方式。平时父母要给父母一些玩具和食物,让孩子有充分赠送和兑换的条件。
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父母,特别不容易,陌生的领域就意味着可能不理解,没有安全感,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只要了解了这个其中的原因,就有解决的办法。
炬象教育
针对0-18岁孩子
十天解决所有育儿问题
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机会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