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家常常通过镜子的反射作用反观人类映像世界,在电影中对“镜子”的不同用法也融入了艺术家的巧思以及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并且通过镜子的巧妙设置往往能为电影带来意想不到的“笑”果。作为一个默片控,基顿、卓别林、劳埃德、班尼希尔、憨豆、林代、马克思兄弟、成龙等默片大师,真是够我们这些晚辈学一辈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前段时间克服重重阻力一定要拍个默片出来试试(硬广时间)。言归正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喜剧电影中有哪些有趣的“镜子”玩法。
∵∴∵
∵
破镜假扮镜中人在依靠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哑剧中经常能够看到破镜的玩法。一面破镜,一镜之隔,镜外人和镜中人各有其人,依靠两个人天衣无缝的配合,穿插笑料,妙趣横生。这种形式的特色之一与双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要演成一个,合二为一。
在早期的无声电影中,尤其是喜剧电影,电影人对镜子玩法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其中就有年哈罗德?劳埃德主演的《马拉松记》:
麦克斯?林代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七年厄运》中的破镜桥段位列影史经典,在后来的电影中不断地被模仿致敬:
年马克斯兄弟主演的喜剧片《鸭羹》,再次上演镜子戏法。用荒诞不经的内容讽刺政治,马克斯四兄弟极尽夸张搞怪、插科打诨之事,堪称无厘头的祖师爷:
单向玻璃单向玻璃,是一种对可见光具有很高反射比的玻璃,具有光路可逆性。在电影中特别是犯罪片和警匪片中经常利用单向玻璃强化犯罪嫌疑人与“审判官”间的矛盾冲突,增加戏剧张力。相比较而言,将单向玻璃用在喜剧电影中来制造笑料则更显创意十足,比如成龙在电影《红番区》里对着镜子秀肌肉挖鼻孔却不自知的搞笑片段,正是对单向玻璃的妙用。
对镜意淫有科学流言表示,人们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要比真实的长相好看1%~30%,虽然这种说法尚待考证,不过我们在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对自己的希望或者没发生的情节进行幻想的脑补行为,比如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带着父亲的勋章对镜幻想自己是个战士,以及在被警察羞辱之后,对着镜子意淫自己报仇雪恨的可笑行径,然而这不过是一次逞口舌之快、在自卑怯弱后的自我安慰罢了。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同样在袁和平年执导的《勇者无惧》中得以呈现。
调侃指涉导演常常为了设计一场精彩的重头戏而绞尽脑汁,那些得以永载史册的经典片段不断地被后辈模仿与致敬。在电影《曼哈顿谋杀疑案》的结尾模仿了《上海小姐》经典的镜子段落。两人拔枪,镜子纷纷碎裂,一场自相残杀的枪战在镜子创造的迷宫般的空间中变得愈加精彩:
无论是镜子还是玻璃,因反射与重现而割裂的两个空间,看似是同一世界,却往往蕴含着不同的含义,导演或摄影师利用它们的特性探索出更多的表现功能,在丰富了电影语言的同时也使它们参与到剧情发展中去。
镜子的反射特性拓展电影空间,电影《火车怪客》中布鲁罗对米瑞安的谋杀片段,希区柯克并没有将镜头直接对准二人,而是通过眼镜的镜片映射出整个谋杀过程。一个等同于低机位视角的固定镜头在避免了暴力直陈同时增强了恐怖悬疑气氛,并且通过对眼镜这一物件细节的表现,也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希区柯克在制造视觉效果方面展现了超凡的创作才能,在他年拍摄的无声电影《房客》中,用一块玻璃板实现了不可能的拍摄角度。他利用了玻璃的全透性拍摄演员正在走路的脚底板,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气氛。
除此之外,结合剧情需要,电影《深红》中导演巧妙地运用水蒸汽配合玻璃隐藏或显示重要信息,利用镜子与玻璃的特性制造悬念,为电影的表现形式和表达功能拓展了更多的可能。
原题:喜剧电影里“镜子”的玩法
E/N/D
电影是一场危险的奇遇冷门佳片
蓝光洗牌
迷影资讯
优质字幕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分享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好东西就不要自己兜着要祸害更多人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