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光的折射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3)要求适当板书。
(4)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设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理解光路可逆的含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联系实际,学生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掌握用物理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法,培训总结归纳联系实际的能力。
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总结折射规律。
归纳折射规律,理解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过插入水中的筷子,让学生主动说一说自己注意到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这个实验:把筷子斜放在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向杯中加水,让学生注意观察,从杯子上方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并给出观察结果: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教师提问:筷子是在什么位置发生的“弯折”?
学生回答:筷子在水面上发生弯折。
教师追问:为什么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教师讲解: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光的折射呢?光的折射又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出课题《光的折射》。
环节二:新课讲授
演示(一):
让靠窗户的同学将窗帘拉上,教师演示用激光笔照射滴有牛奶的玻璃水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你们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甲回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时,有一部分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玻璃中。
学生乙回答:光线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教师总结光的折射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演示(二):
教师再次演示实验,并请学生帮教师在玻璃水槽上画出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向学生讲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和入射角、折射角。
教师提问:通过光路图,对比我们上节课学的光的反射,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甲回答: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和分界面两侧。
教师总结:“两线分居”。
学生乙补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一):
教师提问:这位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改变入射角,折射角又该如何变化呢?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分别回答讨论结果:
1.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教师总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探究(二):
教师继续提问:之前研究的都是光束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况,那么,如果光束是垂直射入玻璃中的话会是什么情况呢?
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给出观察结果:当光垂直射入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总结:其实就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三线重合了,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均为0°。
探究(三):
教师提问:光的反射具有可逆性,那么折射是否也具有可逆性呢?
给予提示:采用探究反射可逆性的方法,设计探究光的折射的可逆性的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环节三:巩固提升
1.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导入环节中筷子“弯折”的原因。
2.播放关于泳池中水看起来很浅,但是人进去之后实际水却很深的视频短片。并找学生来解释其中原理。
启发学生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物理知识,要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们。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回顾本节课,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2.课后搜集有关光的折射的现象,自己思考原理,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试讲音频答辩问题及参考答案你认为光的折射在初中物理光学中有什么样的地位?
谢谢考官的提问!
本节《光的折射》是八年级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光学中继光的反射定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定律,它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节课的设置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本节知识的学习,既是后面透镜成像的的基础,也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光学奠定基础。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处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时期,而本节课又与生活联系密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建议删]培养学生的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考官!
结构化试题及参考答案结构化面试题目:“国宝”教师霍懋征曾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骄傲”。请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参考答案
霍懋征老师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可谓是德艺双馨。她这句话意在倡导“爱的教育”,即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对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
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从不体罚学生、对学生发脾气,无论多“坏”的孩子,都可以使他们变得有爱心、上进、阳光,这些孩子在这位老师爱的浇灌下都成为了父母的骄傲、老师的骄傲。她就是我们的霍懋征老师,她用60多年的从教生涯充分证明了爱是教育的一剂“良方”。
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以霍老师为榜样,发自内心地爱学生:
一是注重引导。教师对孩子的放纵或者掉以轻心,常常造成孩子是非的模糊,道德的缺失,甚至行为的失范。所以,老师不忽视对孩子发展的引领作用。二是注重尊重。对孩子的人格的尊重,是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动力。因此,对于孩子的任何错误和缺点,教师都不能意气用事,伤害孩子的心灵。三是注重示范。学生是教师行为、情感、意志、性格、为人的翻版。小学时代是一个人最佳的模仿期,教师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照做,学生就会亦步亦趋。
所以,我们不仅爱孩子,而且还要会爱孩子,会科学地爱孩子。使爱真正成为发挥教育功能的爱,用爱的力量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自己的一份骄傲。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更多相关资讯: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技巧
面试早知道:评分大揭秘,和失分说拜拜~
没有教师资格证,可以成为教师吗?
教师资格面试技巧大全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十大常见问答
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到底是怎样的?
考教师资格证就来普育吧
海量课程任你你选择
普育吧专注于自考学历提升与解决教师资格证书
课程学习、服务与互动难点
更多自考学习提升、教师考证问题
欢迎咨询湖北继教网小编
我将为你解答更多关于自考考研的问题
尽数资料免费送你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