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医院 >> 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下

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下

 

四、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1、心脏毒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来势凶险,临床上患者可出现昏迷和猝死,以红霉素诱发为多。为减少或避免心脏毒性的发生,临床医师在应用本类药物前需了解其诱发心脏毒性的可能性,根据患者病情和合用药物情况谨慎选药,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必要时监测心电图。2、肝脏毒性:在正常剂量时,对肝脏的毒害较小,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胆汁郁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如阿奇霉素可引起肝功能改变,使ALT和AST升高,罗红霉素在较短疗程中应用也可导致黄疸和肝功能异常。

五、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

1、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主要是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影响,四环素类抗生素能在胚胎和幼儿的骨骼和牙齿中沉积,并与钙结合,从而可引起牙齿釉质变黄(俗称四环素牙)和发育不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2、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偶可引起胰腺炎、食管炎和食管溃疡,多发生于服药后立即卧床的患者。3、中枢神经系统:偶可致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六、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1、耳毒性:包括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蜗听神经损伤。前庭功能障碍表现为头昏、视力减退、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和共济失调;耳蜗听神经损伤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和永久性耳聋。临床上应避免与高效利尿药或顺铂等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2、肾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并可通过细胞膜吞饮作用使药物大量蓄积在肾皮质,故可引起肾毒性。轻则引起肾小管肿胀,重则产生肾小管急性坏死,但一般不损伤肾小球。肾毒性通常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严重时可产生氮质血症和导致肾功能降低。3、神经肌肉阻断:最常见于大剂量腹膜内或胸膜内应用后,也偶见于肌内或静脉注射后。其原因可能是药物与Ca2+络合,使体液内的Ca2+含量降低,或与Ca2+竞争,抑制神经末梢Ach的释放,并降低突触后膜对Ach敏感性,造成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断,引起呼吸肌麻痹,可致呼吸停止。

七、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等-

1、神经毒性:硝基咪唑类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用药时可能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疼、头晕等,如疗程加长则容易出现神经毒性造成精神异常。2、双硫仑样反应:可抑制乙醇代谢,引起体内乙醇蓄积,干扰乙醇的氧化过程。合用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气促、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嗜睡、幻觉等)。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7日内,应避免接触含酒精饮品。3、胃肠道反应:如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腹部不适、腹部绞痛、味觉改变、口干、口腔金属味等,一般不影响治疗。

八、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等

1、交叉过敏:对一种磺胺药过敏的患者对其它磺胺药可能过敏。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的患者,亦可过敏。2、结晶尿:治疗中如发现结晶尿或血尿时即可给予碳酸氢钠及饮用大量水,直至结晶尿和血尿消失。应用疗程长,剂量大时宜同服碳酸氢钠并多饮水,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

九、林可酰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1、可引起伪膜性肠炎:发生率较高,可能超过2%。如出现伪膜炎肠炎,选用万古霉素口服0.~0.5g,每日4次进行治疗。2、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引起呼吸抑制,可能会提高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作用。

十、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等

1、皮肤:较轻微,有皮疹和瘙痒。偶可出现渗出性多型红斑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等严重皮肤反应,还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常伴随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逆性毛发脱落。2、消化系统:胃肠道刺激症状是常见的副作用,剂量越大反应越明显,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口干及便秘的症状,但继续治疗,症状可以减轻成消失。用伊曲康唑期间(特别是使用大剂量时),可出现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大部分患者在停药后可恢复正常。肝脏副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但也可发生特发性肝损害。与用药有关的症状性肝炎多在停药几周到几个月后恢复正常。3、血液系统:可出现可逆性血小板减少,多于用药后2周至几个月出现,停药1周后恢复正常。氟康唑亦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文献参考:

[1]王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12(04):45-46.

[2]席云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6(12):36-37.

[3]梁永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3(05):50.

[4]王高峰.四环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9(09):-16.

[5]吴敏.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J].抗感染药学..5(04):-.

[6]李彦奇.硝基咪唑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2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11(18):.

[7]马传学,孙伟.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13(01):41-43.

[8]梁培.59例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17(02):-.

欢迎扫码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较好
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cs/180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