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可逆性神经、精神症状,属于代谢性脑病的范畴,是终末期肾脏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临床表现
早期:疲劳、乏力、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记忆缺失、认知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寡言、淡漠、意识障碍等;
重症:谵妄状态、木僵、昏迷、扑翼样震颤,甚至出现癫痫局限性发作或全身大发作,也可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震颤而误诊为帕金森病或综合征。
诊断
尿毒症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出现误诊、漏诊,增加患者死亡率。目前UE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判别,血生化指标及影像检查加以协助,缺乏对疾病客观认识和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血钾升高及代谢性酸中毒,但其严重程度与尿毒症脑病的症状不相关。
脑电图:尿毒症脑病脑电图改变常早于临床表现。其中最常见的是脑电图波的低频成分(低于5~7Hz)明显增加,可较正常人增加20倍以上,并可呈现弥漫性慢波,三相波、阵发性棘波或尖波
CT或MRI可见脑沟、池、裂增宽,脑室扩大,髓纹加深等皮质或髓质萎缩性改变及颅内桥脑附近低密度病灶,部分患者可继发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脑梗死。
治疗
加强对早期肾炎的诊治,重视早期肾炎的表现,是延缓病情发展、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关键。即及时发现、重视并处理贫血、头痛、发热等症状,以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期。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低蛋白饮食;加强心理辅导,进行健康教育。
2、药物治疗
对于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者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对抽搐、烦躁不安者酌情给予安定或氟哌啶醇注射治疗;
加强对患者血压的监测,及时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保证患者血压稳定处于正常水平;
加强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检查,及时纠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加强对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视,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3、透析治疗
(1)血液透析+灌流(HD+HP)
在其他脏器无严重功能障碍时,两者优势互补、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尿毒症脑病症状。
(2)血液透析滤过(HDF)
运用弥散、对流两种方式可清除各种分子量溶质。HDF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治疗过程中大量白蛋白的流失。
(3)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
HFHD对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更佳,同时还可有效的清除中大分子毒素,从而迅速缓解脑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最大限度的模拟了肾脏对水及毒素的清除模式,在治疗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生物相容性好,可持续、稳定、安全、有效的清除水及溶质,大大减少了透析失衡现象的发生。
4、肾移植
肾移植术的成功可使患者肾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进行正常生活与工作。
作者
王心怡刘锐
编者
王心怡
插图来源
网络
题图来源
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