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在全世界都属于高发疾病,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更是高于世界平均发病水平。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忽视了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可以避免的并发症的产生。
1
良肢位的摆放
(正确的卧位姿势)
在发病初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因此正确的体位摆放十分重要,也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摆放姿势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难看的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患者的体位必须定时变换,开始应该每2小时翻身一次,当患者能自己翻身和床上移动时,间隔时间可以延长,直到患者在清醒时或感到不舒服时能自己改变体位。
医院教你如何正确的体位摆放:
▲图一
图一:仰卧位。头部由枕头良好支持,上部颈椎屈曲,注意不能使胸椎也屈曲,在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保持其前伸,并使上肢处于正确的抬高位;在患者臀部、大腿下面放置一个枕头,使骨盆向前,以防患腿外旋。
▲图二
图二:患侧卧位。头应有良好的支持,患侧上肢应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腕被动地背伸,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边的枕头上;下肢呈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并由枕头支持,患腿保持在伸髋并且稍屈膝体位。
▲图三
图三:健侧卧位,头部由枕头良好支持,患者上肢由枕头支持在患者前面上举约90°伴肩胛骨前伸;患腿向前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持,注意不能让足悬在枕头边缘内翻,健腿下肢平放在床上,稍伸髋微屈膝。
2
肢体运动训练
根据患者瘫痪的部位、范围、程度,对其肢体采取被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
▲图四
▲图五
锻炼的顺序可先床上、后床下;先健侧、后患侧;先上肢(图四)、后下肢(图五);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在锻炼中注意防护,保证安全,并注意克服不良姿势,避免急躁情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锻炼质量,扩大锻炼范围,每次20—30分钟,每天2次。
▲图六
▲图七
患肢功能锻炼也可在床上采取坐位,并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可以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活动(图六)以及桥式运动(图七)肢体运动障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由于不可逆的中枢神经元损伤以及病灶及其水肿带中某些运动神经元的不完全损伤,其功能不能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恢复,许多患者因不能保持功能位置及没有早期康复训练造成了肢体关节畸形,影响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遗留严重后遗症。
所以患者通过早期保持床上良肢体位、功能位、被动运动、按摩、自我训练指导等康复训练,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抑制异常低位中枢的运动,使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肢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充分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肢体功能全面恢复,降低致残率,也肯定了中风早期进行康复的效果。
专家坐诊
医院足踝科专家薛剑锋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SICOT中国分会足踝学组委员。年曾赴瑞士Basel大学足踝外科Hintermann教授和法国Lyon足踝外科Coillard教授处培训交流,年获AO奖学金赴德国Dresden足踝外科中心Zwipp教授处访问学者。
主治方向:足踝急性创伤、骨折,足踝部陈旧性损伤及创伤后遗症,足踝部运动损伤,足踝部畸形(平足、高弓足、拇外翻等)的诊治
薛剑锋教授将于4月29日上午来我院坐诊,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ef
钟超主任坐诊时间:4月22日(周六)
上午8:00-11:30定海广华坐诊
下午14:00-16:15普陀广华坐诊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