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常识 >> 大脑垃圾有克星,老年痴呆症诊治或可找

大脑垃圾有克星,老年痴呆症诊治或可找

 

由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以及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叫作IL-33的蛋白质可以逆转老年痴呆症小鼠的认知功能,此项研究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此研究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课题负责人、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宝荣教授介绍,通过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和脑成像鉴定出来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脑内的病理改变已处于中晚期,目前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治疗意义不大,所以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大脑的工作,依赖于神经元的活动,侵占神经元的‘垃圾’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种叫淀粉样Aβ蛋白斑,这些蛋白质斑沉淀物纠缠着神经纤维,引起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丧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脑组织功能丧失。”张宝荣解释说,找到降解大脑“垃圾”的帮手,就可以对阿尔兹海默症进行早期干预。科研人员发现,在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血清中,一种叫sST2的蛋白质明显增高。“sST2含量升高,另外一种叫IL-33的蛋白质就会受到抑制,而IL-33蛋白质功能异常,大脑清除淀粉样Aβ蛋白斑的功能就会下降。”张宝荣说,这提示着受损的IL-33/ST2信号通路可能在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进一步在转基因小鼠上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小鼠的活动场所内安装电网,普通健康小鼠被电到之后,会有意识地不再接触电网。而有认知障碍症的小鼠,则会在被电之后继续触网。可是,在注射IL-33蛋白之后,那些有认知障碍症的小鼠就变得聪明了,第一次被电之后,第二次能够有意识地避开电网。”张宝荣说,通过脑患病小鼠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一样,会产生幻觉,被注射IL-33后,通过点击记录、脑电波等发现,小鼠的幻觉消失。一周内,这些小鼠的记忆和认知功能都恢复到年龄相仿的正常小鼠水平。

张宝荣说,IL-33蛋白存在于机体各种类型细胞中,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中尤为丰富。在病变条件下,IL-33会驱动脑内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移向淀粉样蛋白斑,并促进对蛋白斑的清除;同时IL-33也能改变小胶质细胞的活性状态,降低脑中整体炎症反应的水平,减少疾病恶化的机会。因此,IL-33不仅帮助清除了已形成的淀粉样蛋白斑块,还首先阻止了斑块和缠结沉积。它就像土壤里的蚯蚓一样,能够将“垃圾”吃掉并分解。

文/健康报记者陆桂芳方序鲁青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
北京治白癜风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hl/165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