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脑卒中
01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性有多少?
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全球之首,达到万。中国目前脑血管病患者已达万,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死致残的原因。糖尿病与卒中发生的风险成正相关,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可增加缺血性卒中的患病风险2~5倍。北京地区一项调查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伴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28.4%,国外报道卒中患者伴糖尿病的比例为15%~33%。有研究显示13%的6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并发脑卒中。对于已经发生过一次或一次以上卒中的患者,糖尿病也是再发卒中的独立的预测因子。
02
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英国著名的UKPDS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增加1%,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2%;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减少1%,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降低12%。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年龄较非糖尿病患者年轻。缺血性脑卒中比出血性脑卒中更常见。在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中,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约半数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以中、小程度梗死为多见,CT检查可见多数病例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也可以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引发颈动脉栓塞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此外,患者脑卒中易反复发作,且呈进行性加重,预后较差。
03
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预后如何?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既是机体严重应激反应的标志,也是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高血糖与其远期死亡率升高呈独立相关。与血糖正常的患者相比,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卒中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加缓慢,并发症更多,再发急性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更大。那些接受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无论是动脉溶栓还是静脉溶栓,高血糖均与颅内出血发生率独立相关。糖尿病患者脑卒中死亡率增加3倍,死于脑血管并发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在美国,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04
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应该怎么管理?
高血糖会加重脑卒中后的脑损害。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的血糖管理原则是: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以减少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对于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小于6.5%。在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控制血糖能够缓解高血糖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的风险。血糖控制目标应该个体化,要避免低血糖,对于糖尿病病史较长、有严重的低血糖病史的、预期寿命不长的,已经发生明显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采取相对宽松的降糖治疗策略与较低的目标值。
05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1)生活方式改变:这些改变包括限盐、戒烟、减轻体重、多摄入低糖水果、蔬菜和低脂肪产品、规律的有氧身体活动以及限制酒精摄入。
(2)抗栓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而非口服抗凝药,以降低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均是初始治疗的可选方案。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应当个体化,应基于患者的危险因素、经济情况、耐受性及其他临床特征作出选择。在氯吡格雷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不推荐在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后二级预防中常规使用。对于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氯吡格雷。但如果脑梗死或TIA是房颤所致,二级预防就应该首选抗凝治疗而不是抗血小板治疗。
(3)降压治疗:绝对的目标血压水平和降低程度不确定,应当个体化。但血压平均降低大约10/5mmHg可以获益。年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建议的降压目标是
/80mmHg。
(4)调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低密度载脂蛋白(LDL-C)≥mg/dL
(2.6mmol/L),推荐用强化降脂效果的他汀治疗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有冠心病史,将LDL-C降幅40%或将目标LDL-C水平设定为80mg/dL(2.07mmol/L),以取得最大获益。
(5)降血糖治疗:根据糖尿病治疗指南进行诊治。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
糖尿病患者全面控制以上各项危险因素,方能更好的预防脑卒中再发。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