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患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艳平
安阳融媒记者郭新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切为了患者。”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郭艳平在从医之初就许下的铮铮誓言。
在临床一线工作的26年来,郭艳平始终兢兢业业,把患者至上作为行医宗旨,得到了患者好评及同行认可。
省五一劳动奖章、市五一劳动奖章、“十佳临床科主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这些荣誉是对郭艳平医疗工作的充分肯定。郭艳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能够为患者治好病,减少他们所承受的病痛,获得他们的认可,我认为比什么都重要。”
提升专业水平
做精本职工作
神经内科医师在诊断病情时,就如同侦探抽丝剥茧分析案情一样,需要通过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检收集资料来明确诊断,通过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患者病灶,并根据发病特点来推测病情,这不仅需要医生的耐心细致,也更需要多年行医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
在早些年刚步入临床一线时,为了尽快提升医疗专业技能,郭艳平默默付出着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分析并总结经验。此外,她也经常“走出去”学习医学前沿技术,注重临床实践与医疗技术的结合。
当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病亡原因,给众多患者和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郭艳平年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工作。她克服重重困难,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卒中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使平均DNT时间(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给药时间)由97分钟缩短到30分钟,为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卒中团队机械取栓治疗例,大大降低了致残率,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在全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保持前50名。
在工作中,郭艳平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获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赞誉;她以真诚的微笑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去年除夕,郭艳平临下班时接诊了一名昏迷患者。因病情危重,且又是除夕夜,患者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均未接受医治,医院神经内科。
本着医者职责,郭艳平不顾一天的劳累,加班加点为患者做检查、做腰穿,查找病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多次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郭艳平在病床前坚守了5个小时救治患者,前前后后除颤10余次,积极对患者展开抢救工作,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像这样一次次“与死神赛跑”的救治工作,对于郭艳平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现在,郭艳平年门诊量达到了人次、收治患者余人次,众多患者在她的救治下重获健康。
注重科研发展
抓好疫情防控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郭艳平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参与了4项中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综合干预临床研究项目、3医院的合作项目,其中“CHANCE-2”研究结果纳入“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指导全国脑卒中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郭艳平还主持省级科研立项2项,市级科研立项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6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不同评定标准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郭艳平的带领下,医院在我市率先开设了记忆门诊,由她负责的“痴呆”专病被列为“安阳市重点专病”项目,还承担了“安阳市高级认知中心”的建设工作。
作为市脑防办专家组成员,郭艳平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社区、村镇进行卒中知识健康教育,多次举办卒中规范化诊治学习班;同时,医院培训、督导,在我市区域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保医院、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治疗。郭艳平团队进行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累计完成2万余例。
在我市“健康安阳行动计划”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项目中,郭艳平配合项目组共同制订我市筛查技术方案,该项目3年完成80余万人的筛查工作,并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我市脑卒中发病率,保障群众健康。
今年年初疫情突发,作为科主任,郭艳平带领医护团队做好病区疫情防控工作。在安排好科室核酸采样人员及科室日常工作的同时,郭艳平还主动请缨,第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她作为医院第二批医护人员的领队,医院开展医疗支援工作。在隔离病区,郭艳平为患者悉心诊治,检查、开医嘱、查房、消毒、隔离、宣教、值班……每一项工作都不敢懈怠分毫。
一名老年患者,患有脑梗死、焦虑症。感染新冠病毒入院后,因环境的改变和疾病的困扰,患者情绪一度失控,烦躁、失眠、坐卧不安……为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郭艳平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还多次到患者床边进行心理疏导,努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随时和患者进行电话沟通,使患者情绪逐步趋于稳定并配合治疗,最终治愈出院。正是在郭艳平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治任务并确保了医护人员零感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