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病因 >> 发展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论

发展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论

 

发展教育心理学

—发展阶段论

用心理学知识进一步了解你身边的萌娃!

每个人的身边应该都会有一两个萌娃,他们的童言童语总是令人发笑,他们奇特的思想和行为,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但其实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下面皮爷爷(皮尔杰)的理论也许可以让你寻找到一些答案。

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皮亚杰是谁吧!

让·皮亚杰(JeanPiaget,年8月9日--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他最著名的一个研究理论:发展阶段论

他将人的成长分为了四个阶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这四个阶段,如果你们身边有萌娃的话可以看看他们符不符合下面这些阶段所说的这些特征!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在0-2岁阶段,儿童有很突出的一个特征,他们喜欢抓起身边任意一个事物放在嘴巴里,那这是因为他们总是很饿吗,其实他们正是用“吃”的方式。也就是“手抓取,嘴吸吮”的方式来感知身边的事物。

特征

1.通过探索感知觉与动作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手抓取,嘴吸吮)

2.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当事物从儿童视野中消失,他知道物体并非不存在

3.开始用符号表征事物,但不能用语言、抽象符号命名事物

2-7岁:前运算阶段

这是嗯哼和杜江的一段对话,对话中嗯哼说到希望爸爸可以将鱼儿和它的爸爸妈妈以及老爷都抓来,这个时候的嗯哼认为水里的鱼儿的生活状态和自己是一样的,这段对话正是说明了在这个阶段的而儿童的“自我中心”的这一特点,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和自己有着同样的感受的。

也正是如此,便有了这一阶段儿童的另一个特点:“泛灵论”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于是他们喜欢看动画片、听童话故事,喜欢和娃娃做朋友,和玩偶说话,给娃娃穿衣服。

就像上面这幅图,是受到现在很多的小孩喜欢的动画片《小猪佩奇》,里面的所有人物形象都是站立的有两只手两只脚,穿着人类的衣服,并且会说话,具有很多人类的特点,他们的形象的设计就来源于儿童的“自我中心”这一特点,非常符合儿童的思考方式,因此会受到这个年龄的小朋友的喜爱。人们常说的“童心”大概也就是讲的儿童的这些特征。

特征

1.能用语言、抽象符号命名事物但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概括性、一般性)

2.泛灵论:认为世间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3.自我中心:认为世间一切都与自己有相同的感受

4.思维的不可逆性,集中化(一维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萌娃们学习算数初期往往都有一种“国际通用”的方式,就是数手指,这个行为也是可以在这个理论中找到依据的。当人在7-11岁的时候他具有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但是他们往往需要身边的事物来支撑他们的运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数手指,所以他们不能很快速的得出算数的结果。因此我们总是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小学生家长在辅导自己孩子学习的时候被逼疯的视频,其实他们的这种思维方式是他们成长中必经的,所以不妨对他们多一点耐心,根据这个规律在教自己身边的萌娃算数的时候可以根据身边一些事物,比如可以拿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喜欢的玩具等身边的食物来作为道具。

特征

1.有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2.去自我中心

3.思维可逆性,去集中,多维性

11-成人:形式运算阶段

特征

1.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形成不需要依赖具体事物的高级思维,如归纳,演绎,推理等。

2.接近成人水平

相信上面的这个发展阶段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了儿童,同样通过上面的这个理论,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和儿童相处、教育他们时,应该注意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明显的超出他们的现有水平,保持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且注意因材施教。

-END-

文字/胡喆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得点“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ys/199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