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看几个真实案例:
年1月21日,河南一1岁6个月男童,因进食花生,持续咳嗽,一周后出现支气管阻塞,好在最后孩子被抢救了回来。
年9月27日,一5岁男孩吃面条被噎住了,奶奶赶紧给孩子灌水,最终导致了孩子的窒息。
年1月3日,广西玉林一6岁男童被花生噎住,其母将其倒挂,试图把花生米甩出,但送医后仍宣告不治身亡。
年11月20日,2岁的小西在吃花生时,舅舅突然把她托举起来,一整粒花生直接滑入咽喉,经过40分钟的反复抢救才顺利取出了花生。
年1月10日,盐城市一位3岁孩子因被馒头噎住后窒息死亡。
年1月26日,浙江慈溪一妈妈喂3岁孩子吃馒头,发现孩子没咽下去,便给他喂水,随后出现瞳孔放大、脸色发紫,20医院后,也没能抢救过来。
春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本不该说这些让人心痛的事件,但是总有些家长因为疏忽、迷信等原因,将过节变成了“过劫”。
(来源于摄图网)
所以,今天常爸就关于孩子在吃东西上可能遇到的一些状况,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给大家再念叨念叨,希望大家真正看和体会,但永远都别用上。
专家支持:洪亮,和睦家儿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拥有14年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常见病。
专家支持:王丹妮,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医院访问学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整形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分会青年委员。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十余年。
NO.1吃鱼卡到刺
民间处理方法:喝醋或吃维C软化鱼刺、吃馒头或米饭吞咽
这张是我们的咽部和食道上半部分的解剖图。一般我们说鱼刺卡在喉咙里,指的是发生在扁桃体到食管之间区域的异物嵌顿,常见的就是扁桃体、舌根会厌谷(会厌与舌根之间的狭缝)等部位。
这张是扁桃体和咽喉的解剖图。如果鱼刺卡在扁桃体内侧(如上图),一张嘴就很容易被发现;可是如果卡在更靠下的位置,通常就必须借助内镜等专业医疗设备才能看到了。
如果用馒头、米饭等将鱼刺硬咽下去,很容易让鱼刺越扎越深,一方面可能完全刺进扁桃体或者舌根内,到医院也无法取出,只能等局部形成溃疡后脱落;另一方面可能随吞咽被带到食管内嵌顿,这样就只能做食道镜取出来了。严重者还会刺穿食管导致大出血!
另外,喝醋软化鱼刺也是不靠谱的。首先醋经过咽喉的时间很短,并不足以有软化效果;其次如果醋真能软化鱼刺,那对器官的刺激也是很大的,还会增加感染风险。那么,一旦觉得卡到鱼刺,最靠谱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只有一个:去医院,去医院,去医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同时立刻停止进食,减少吞咽动作,安抚孩子,减少哭闹,避免鱼刺刺入组织深部或被带入食管,甚至误吸进入气管。找一个有专业耳鼻喉医院,医生一般都会根据病情提供科学的解决办法。
口咽的鱼刺取出较简单,喉咽部相对要复杂些,要通过喉镜取出。如果不幸进入食管,就需要全身麻醉之后食管镜下取出了。注意,医院都有能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送孩子就医时,医院,或者耳鼻医院,避免辗转就医,延误治疗。
有人可能会问了,只要医院吗?
常爸也咨询了两位医生,提供了两种方法,但都适用卡的部位较浅的情况:
一种是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舌头,患者做干呕状,另一人用手电筒照射口腔深处,如果肉眼能看到鱼刺,且方便自行用镊子取出的话,可以试试,这一定是鱼刺比较靠外,如果是比较靠里的,或者配合度不高的小盆友,就不要尝试这种方法了,应立刻就医。
还有一种是轻咳,并做类似吐痰的动作,一些并没有扎入软组织的鱼刺,可能会靠震动而咳出来。但注意一定是轻咳,否则肌肉用力过猛,可能加重损伤。大孩子和成人可以尝试,对于小盆友,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及时就医就好。
当然,也有人说,可是有时候吃馒头喝醋好像的确解决过问题啊!常爸只想说,鱼刺大小、卡住的部位和角度不同,有时候能解决问题是侥幸,也不排除是微小鱼刺被自行消化的缘故,但是在孩子安全上,我们还是不要报侥幸心理,以免到最后小疏忽酿成大错。
NO.2吃坚果被噎卡到
坚果不仅美味还具有一定的营养,尤其在过年期间,坚果是家家必备品。
(来源于摄图网)
而且,很多家长会觉得,宝宝长牙了,能咬了,就可以吃坚果了,但实际上,3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其自身吞咽和咀嚼功能还未发育完善,不能充分咀嚼大颗粒食物或较硬的食物,而且安全意识较差,可能在进食过程中嬉笑、打闹、哭闹,食物很容易卡住气管。
在这给家长们几点实用建议:
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食用坚果,在这一点上,我们还真应该要因噎废食。
有亲戚给宝宝喂食的时候,如果不适合宝宝吃,家长一定要说“不”,孩子的生命比大人的面子更重要。
家长要照看好宝宝,以免宝宝自己把坚果往嘴里放。
宝宝吃东西时,大人千万不要逗乐,否则宝宝很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也不要在孩子哭闹时强行给孩子喂食,而且要告知孩子,在吃食物的时候,不要到处乱跑。
(来源于摄图网)
其实,除了坚果,有时候我们认为安全的食物,比如葡萄、小橘子等,如果进食过程中出现意外,都可能会卡住喉咙。这时学会自救显得尤其重要,这属于必备急救技能之一,如果什么也不做,医院,往往就晚了。
家长应在4分钟内实施急救,这是急救的最关键时间,因为窒息使大脑缺氧6—8分钟,受损是不可逆的。如果在噎住后能第一时间自救,情况会乐观很多,不实施医院,很可能会导致错过黄金急救时间。
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这种急救办法对于这种比较高位置气道的窒息效果非常好,无论成人还是儿童。
具体操作如下
一岁以内的婴儿:
如上述操作后异物还没出来可采取另一个姿势:
发现一岁以下儿童异物吸入后,不能用手抠,要立即抱起小宝,坐在凳子上,右手固定小宝颧骨两侧,让小宝趴在你的手臂上,头低脚高,放在右侧腿上稳定后,用另一只手掌向背部两个肩胛骨中间位置,用力叩击五下,再左手固定头部,让孩子两腿翻过来,头低脚高,右手两手指在胸部两侧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用力按压五下,这样反复,直到异物排出
一岁以上和成人一样:
要站在或跪在孩子身后,或者坐着抱着孩子,双手环绕孩子腰部,一手握拳,将拇指面紧抵孩子腹部,位置肋骨下方到肚脐之间,另一手握住攥拳的手,向上反复按压腹部,直到异物排出,力量适中,不可把孩子顶得脱离地面,这个手法是美国外科医生海姆立克(HenryJ·Heimlich)发明的,是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生命的拥抱”,迄今为止这一手法已经拯救了十万余人,包括美国总统里根,纽约市长埃德,著名演员伊丽莎白泰勒。
NO.3吃馒头、花卷、面包噎着
民间说法:喝水
“吃馒头噎着,喝水就好了。”这应该是很普遍的观点,但喝水真的有用吗?事实证明并非可以这么简单做结论,所以,常爸这次给大家科普下被馒头噎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第一,绝对不能喂水。“干馒头吃进去,喂了水,馒头会发胀,没咽下去的话,就会在喉咙堵住,更危险。”
就像很多人认为呛住了就要喝水,其实这样只会加重引起呛咳,如果不小心呛进肺里,还会引起窒息,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
第二,家长一定要医院。因为人的呼吸不能停止时间过长,所以自救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自救方法就是我们上文中提及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NO.4吃年糕、汤圆等软而黏的东西噎着
年糕、汤圆等也是孩子们的挚爱,又软有甜,但是这类东西黏性较大,很可能会粘在小孩子的喉咙口,既不容易吐出来又很难咽下去,没有及时处理的话,孩子会有窒息危险。即使是已经进入食管内的异物,由于孩子气管软骨柔软,外力压迫也可能会造成气道狭窄,引起窒息,所以应避免给三岁以下孩子喂食这些东西。
(来源于摄图网)
但是一旦出现被黏住的情况,医院就诊,同时对孩子进行紧急救助,可以让孩子侧卧,家长用食指或者中指伸入患儿的喉咙取出食物,谨记过程中手指一定要沿着孩子的喉咙内壁,但这仅适用于卡噎的位置比较靠外,家长可以肉眼看到具体情况。如果异物很深,盲目手掏会将异物推向深方,窒息风险更高!
总之,医院,用科学的救治方法,争取时间,尝试对宝宝施救。
宝宝食道细小,再加上吞咽能力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噎食现象,最后常爸也来给家长们列出几个预防孩子噎食的方法:
3岁以内的宝宝不要吃花生、麻花、鱿鱼丝、坚果、果冻等食物,妈妈也不要把这些食物放在宝宝伸手可及的地方。
让宝宝养成吃东西好习惯,不要躺着吃,也不要在嬉笑打闹或走路的时候吃东西,并告诉TA把食物嚼碎再吞,不要狼吞虎咽。
宝宝哭闹时不能马上给TA吃东西,因为这样很容易呛到,出现噎食等不适症状。
给宝宝玩具前,先检查玩具零部件是否松脱,最好在家长看护下玩耍。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被噎着的情况,家长要引起重视,有可能是存在吞咽障碍等隐患,需立刻就医查明情况。
最后,常爸告诫各位家长,都说预防大于治疗,只有身为家长的我们,平时多留意这些安全隐患,尽最大努力从根本上杜绝孩子“祸从口进”,其次,万一发生异物卡喉此类情况,要知道哪些措施是万万不可取的,如鱼刺卡喉喝醋、吃饭吞咽;吃馒头噎着喝水等等,而是要懂得如何科学地利用黄金急救时间,为孩子争取一线生机。
宝宝“婴”语大解析:读懂宝宝的哭,才是合格的好爸妈
日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教给孩子10个生活技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丫丫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