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因为相关素材凌乱,且没有找到这些杂多之间的有机联系,所以我只好把康德哲学中的时间观念与相对处在自然科学前沿的“时间膨胀效应”先行并列,做了简单分析和对比。今天,我将主要从时间的方向性、不可逆性、无限性等方面谈科学和科幻对时间的演绎畅想。
首先,我们来看人们对时间的主观描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白驹过隙”还有俗话说的“过去的就已经过去了”等等,都表明了时间的单向不可逆性,这后来被概括为时间的“心理箭头”;在热力学领域熵增的概念。墒表达在一个密闭系统中的无序程度,而熵增无可避免。也就是说物的成、住、坏、空,人的生、老、病、死相序到来,可以预测但无法出离。这被称之为时间的“热力学箭头”;随着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宇宙微波辐射全景图的描绘,“大爆炸”及“宇宙膨胀论”得到了很大的实证支持。从一点起始,无限向前延伸,这一抽象表达,与直观中时间的流逝特性相符,加上我们自古以来习惯以天体的相对位置标注时间岁月,这个体系就被称之为时间“天体物理箭头”。总之,无论哪种表述,都已经定义出了时间的单向不可逆、无限不可分特性。但科幻作家们要做的恰恰是在这些不可能上凿出洞来。
最简单的也是最早出现的是“时间旅行”,只简单假设一架时光机,就可以任意穿梭过去未来。我们的所谓“网穿”小说至今也还是这个层次。其实,我们读了康德哲学很容易发现这不过是时间的空间化表达。但是它也第一次将时间做为第四纬与空间联系在了一个考察系中,成了后了“大一统”理论的雏形。第二类是著名的“外公悖论”引发的主体在过去、未来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了避免矛盾,平行宇宙假设被赋予了很多精彩烧脑的演绎,比如《星际穿越》。在这一假设中,时间被关键节点辐射出平行但不重合的时空重设,及相同主体的不同环境事件的改写。这类体裁突出了时间的无限可分性,但也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本质。但也有大胆的例外假设,斯万维克在《地球龙骨》中将时空在地球这个封闭域中,整合成历史线,而每一个线段可以围绕主线进行局部重写,改写,中和,以致可以造成主线的渐变,又不引起时空巨变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这一设定下,少数的精英主体拯救茫然无知的普遍主体。但也明显带着时空不可随意更改的敬畏。随着对相对论中相关时间、质能同一等概念的解释演绎,科幻作品中设想了对局部时空进行平整、加速、调整与重设,但不同国家,不同性别的作者,对其后果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灾难性结局,这也许也可以理解为人类有限理性在试图突破时空无限性时所自发的警醒。最后,有一类独特的,纯粹独立存在于主体内部的时空作品最烧脑,但对我们理解“一切都是表象”的基本哲学概念最有帮助。这类作品以著名的《盗梦空间》和最近的《无姓之人》为代表。它们以“主体意识在不同感官环境下时间流速会减缓或加速”为预设前提,在一个主体或多个主体中按照所要实现的目标,设计、构建、改变时空线,进而影响现实世界的历史进程。让我们观众不断在现实和梦境中进入、出离,营造真假难辨,真假互换的强烈带入感。为知性主体直观对时间感知的决定性,做出了丰富精彩,淋漓尽致的演绎。
但是,我们仔细剖析发现,这一切关于时间特征定位的演绎基础,在康德关于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和先验阐明中都有完整且清晰的推演,这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万分。所以,到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推论,一切具有智慧的生存主体,必须构筑比空间(这在我的作业一中有较详尽的论证)更基础的空间纯粹形式,否则认知无法达成,生存更是无从谈起。
——本文系康德批判哲学课程群内学员分享重磅推出谌洪果康德批判哲学三十讲音频版
线下精品课程打包价元
现在全三十讲
仅售元
现已更新六期
持续更新中......
扫码即可购买收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