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小知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学问题。
在人的发展中拥有三大过程,分别是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和道德发展。今天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人的发展。
01
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两大成就
1.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2.形成了因果联系
感知运动阶段可以通过水量多少实验来进行验证,儿童还没有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
二: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表现
1.早期的信号功能:模仿与语言;
2.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三山理论);
3.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前运算阶段可以用三山实验来进行理解,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实验得出儿童不容易得出答案,由此表现儿童的自我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特点
1.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
2.群体结构的形成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可以根据概念、假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02
人格发展
人格的含义: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人格发展的含义:是指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个体的人格特点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人类学理论。一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二是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重点:分为本我(快乐)、自我(现实)和超我(伦理)
1.口唇期: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
2.肛门区:容易出现两种性格:肛门排放性性格和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4.潜伏期:儿童的玩伴多为同性
5.生殖期: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二: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
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意志训练;
3~5岁:主动对内疚,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
5~12岁:勤奋对自卑;
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憧憬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
20~24岁:亲密对孤独,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避免亲密,关系淡漠;
24~65岁:繁殖对停滞,能投入工作,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
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有秩序感和意义感,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
在我看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感觉像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看问题,怎样处理在学生某一年龄阶段中容易出现的危机。而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貌似没什么论述,也就是没怎么站在学生自己的发展角度去论述。倾向于社会性的心理成长方面。
03
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认识社会伦理道德规则和准则,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过程。
道德发展的主要知识点是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方面: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儿童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表现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表现为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公正、平等;
道德认知发展中,皮亚杰是重视了社会、集体对个人的道德认知的影响;而且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顺序是:自我中心——他律——自律。人们的道德水平也会随着人性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一定会向着更好的方面去发展,人性也会更加的美好,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的美好!
认知发展、人的发展、道德发展都是我们成长所必须经历的每一个阶段,这是我们必须迈过的每一步,这对于我们人性的发展,对于我们心理的发展,对于我们教育的发展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