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诊断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难点四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难点四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

本文归纳的重难点是:第十二到第十四章的内容

一、品德的含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二、品德的结构

1、在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组成,四者紧密相连,彼此依存

2、林崇德认为,品德结构是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多序列的动态开放性的整体与系统

3、张志光认为,品德结构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三个断面或维度进行探讨

三、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前世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2、世俗水平

第三阶段:社会习俗的定向

第四阶段:秩序和法规定向

3、后世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

第六阶段: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

四、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

1、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包括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

2、道德情感的发展一般经历着三种水平: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形成和训练

五、品德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品德阶段理论: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7、8岁)、可逆性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1~12岁)

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详见“三”

六、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个体学习行为,维持调节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行进的一种心理状态

七、动机的认知理论

1、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2、归因理论:所谓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人们通常要对他人或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以指导下一步的行为,这就是心理学家探索归因问题的客观依据。

八、学习动机的培养

1、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

2、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

3、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

4、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

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6、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

九、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1、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十、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它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评价和反馈;三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十一、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区别与培养

区别:

1、对教学情境的分析

2、教学的灵活性

3、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特点

4、独特的教学风格

培养:

1、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

2、培养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zz/199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