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诊断 >> 张猛教授导读AIS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不同

张猛教授导读AIS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不同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文献导读

4.5小时内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溶栓后何时启动抗血小板治疗一直存在争议。

ARTIS研究显示,AIS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早期应用GPI类药物替罗非班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改善90天功能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表明在卒中发病的最初24小时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对某些患者有益,但究竟何时启动替罗非班治疗患者获益更大并不清楚。

本研究探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不同时间点应用替罗非班治疗AIS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探索AIS静脉溶栓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附赠配套PPT课件,请划至末尾可查看并下载

摘要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不同时间点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方法

按替罗非班给药时间点随机分为4组:A组(溶栓后0~2h)、B组(溶栓后2~12h)、C组(溶栓后12~24h)、D组(对照组)。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不良事件的变化。

结果

在7±1天时,A组的疗效优于C组(P=0.)和D组(P=0.),但A组和B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同样,在14±2d时,A组的疗效优于C组(P=0.)和D组(P=0.),但A组和B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经改良Rankin量表评定,A、B、C组预后优于D组(P分别为.、.、.),与替罗非班给药时间无关。四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尤其是静脉溶栓后2小时和2~12小时给药。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目前,在发病后4.5小时内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治疗AIS的首选方法。而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现行临床指南不建议在溶栓后24小时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是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途径。替罗非班(TIR)是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地抑制GPIIb/IIIa受体。TIR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研究表明,在阿替普酶后定期应用TIR与阿替普酶相比可能更安全有效,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例如症状性颅内出血。

在卒中发病的最初24小时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某些患者可能有益。但是,目前没有系统的研究评估溶栓后24小时内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最有效的具体时间点。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和比较TIR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此外,本研究观察并比较了AIS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不同时间点应用TIR的疗效。目的是通过早期快速启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来预防某些缺血性损伤(如再闭塞)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材料和方法

患者

本研究共纳入例确诊为AIS的患者,均接受标准静脉溶栓治疗,并于年1月至年12月在医院住院。研究对象包括名男性和名女性,平均年龄为67.50±7.01岁。研究患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如表1所示。

Table1.基线数据(Baselinedata)

治疗组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先用0.9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然后根据TIR给药时间点随机分为4组:A组(溶栓后0~2h内)B组(溶栓后2~12h内),C组(溶栓后12~24h内),D组(标准治疗组)。TIR剂量为静脉5μg/kg输注负荷剂量,0.1μg/kg/min静脉滴注,持续24h。

常规脑CT检查颅内出血均为阴性。然后通过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多模态MRI(DWI,MRA)评估DWI表现。患者在溶栓24小时后再次进行脑部多模态MRI(T2W1、T1W1和MRA),以评估血管的再通情况。再通程度根据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进行评估。TIMI评分0分为闭塞,1~2分为狭窄。血管重建是指治疗后24小时闭塞血管的TIMI评分改善≥1。

数据收集

取4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溶栓前[T1]、溶栓后7±1d、14±2d和90±7d[T2~4])的NIHSS评分,以及T4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计算各组在任何时间点NIHSS评分为0~1分或比基线评分降低4分的患者比例,以评估相应的药物疗效。同时计算出T4时间点四组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评估症状性出血、非症状性出血、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的患者比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4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

脑卒中特点

本研究中,医院的平均转运时间为2.72±0.88小时。入选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在8~12分之间。患者的DWI-ASPECT评分为7.96±1.34。根据ORG在急性脑卒中治疗(TOAST)亚型中的试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病因不确定型、病因不明型卒中分别在例(66.3%)、30例(12.5%)、40例(16.7%)、7例(2.9%)和4例(1.6%)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4例(14.2%),泌尿系感染30例(12.5%)。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Table2.Strokecharacteristics(卒中特征)

血管闭塞和再通率

我们分析了例闭塞或狭窄的患者。颈内动脉闭塞6例,其中1例实现再通,再通率为16.7%;大脑中动脉M例,其中8例实现再通,再通率为47.1%;MCAM2及分支87例,其中63例达到再通,再通率为72.4%;椎基底动脉(VBA)25例,其中11例实现再通,再通率为44.0%。M2和分支的再通率高于ICA/M1/VBA(P=.、.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再通与梗死部位有关(表3)。

Table3.Comparisonofvesselsandrecanalizationrateamongfourgroups(n,%)

(四组血管及再通率的比较)

注: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闭塞或狭窄的患者中,83名患者在溶栓24小时后实现了再通,总再通率为61.5%。A、B、C、D组ICA闭塞或狭窄的患者数分别为2、2、1和1,A组只有1例患者实现了再通。B组MCA-M1闭塞后再通率最高(66.7%)。A、B两组MCA-M2及其分支闭塞后再通率相似且良好(75.0%)。VBA闭塞后,B组和D组再通率相似,良好率为50.0%。然而,由于样本量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T2时间点疗效评价

A组疗效优于对照组C和D(P分别为.和.)。然而,A组和B组之间的疗效(P=0.)及B组与C组之间(P=0.),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疗效优于D组(P=0.),C、D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表4)。联合治疗组和阿替普酶单独治疗组分别为例(67.8%)和31例(49.2%)。综合治疗组疗效观察优于单纯阿替普酶组(P=0.)。

Table4.Comparisonofefficaciesamongdifferentgroupsatdifferenttimepoints(n,%)

(不同时间点组间疗效比较)

注:*与D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T3时间点疗效评价

A组疗效优于C组和D组(P分别为.和.),然而,A组和B组之间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B组疗效优于C组和D组(P分别为.和.),C组和D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表4)。联合治疗组例(74.6%),阿替普酶单独治疗组31例(49.2%)。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阿替普酶组(P0.)。

应用mRS评分进行T4时间点评估

在T4时,A、B、C组的预后明显好于D组(P分别为0.、0.和0.)。然而,A、B和C组的mR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5)。联合治疗组和阿替普酶单独治疗组分别有例(80.8%)和39例(61.9%)。综合治疗组疗效观察优于单独阿替普酶组(P=0.)。

Table5.Comparisonofprognosisamong4groupsusingmRSscoreatT4(n,%)

(T4时间点以mRS评分评价的4组预后比较(n,%)

注:*与D组比较,P0.05,mRS评分0~2分为功能良好,mRS评分为3~6分为功能不良

不良事件

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A组1例(1.8%),B组和C组0例(0%),D组1例(1.6%);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A组2例(3.5%),B组2例(3.3%),C组3例(5.0%),D组3例(4.8%);其他部位出血发生率:A组3例(5.3%),B组4例(6.7%),C组3例(5.0%),D组5例(8.0%);各组均无死亡发生。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6)。

Table6.Adverseeventsin4groups(n,%)

(4组不良事件)

注:*与D组比较,P0.05,mRS评分0~2分为功能良好,mRS评分为3~6分为功能不良

讨论

静脉溶栓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AIS患者极为重要。为了达到最佳治疗,在给药时间上仍然存在差异。由于溶栓后出血的风险,目前指南推荐传统的溶栓24小时后开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在溶栓后24小时内使用的药物,通过对抗血小板聚集来防止血管再闭塞,但不会增加并发症(如出血)的风险。这项研究评估了这种药物的最佳起效时间。

TIR竞争性地抑制GPIIb/Ⅲa受体,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受体结合,阻断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然而,由于强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它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研究表明,阿替普酶联合TIR治疗心肌再灌注优于单纯阿替普酶。在本研究中,患者的NIHSS评分在8~12分之间,ASPECT-DWI评分在8~10分之间的患者比例为70%。采用不同方法对AIS患者进行评估,得到以下结果。

ICA闭塞中A组再通率最高,而M1闭塞中B组再通率最高。M2及其分支的再通率A、B组最高,VBA再通率B、D组最高,提示早期应用TIR可提高静脉溶栓疗效,促进血管再通,提高再通率,促进缺血组织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四组间再通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样本量较小。

A组T2疗效优于C、D组,B组优于D组,A、B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T3时,A组疗效优于C、D组,B组优于C、D组,A、B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A组和B组在改善AIS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相似的良好效果。mRS评分的疗效评估显示,虽然TIR治疗开始的时间对3个月后的预后没有影响,但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后序贯给药TIR可以改善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

四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如出血和死亡。由于严格的筛选标准和入组患者数量少,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因此,可以推断,对于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在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给予TIR是相对安全的。

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栓塞患者数量较少,因此这些患者在不同组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无法证实TIR对栓塞患者的疗效,需要更多的患者应用TIR治疗进行评估。由于发病时间、闭塞血管的位置、疾病的严重程度、体质和潜在疾病的不同,溶栓后是否需要血管内治疗尚不清楚。而我们的研究不包括与血管内治疗的比较。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这些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由于影像学解释的局限性和脑动脉小分支的可能遗漏,实际再通率可能更高。因为年龄、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与溶栓后预后密切相关。尽管采用了随机分组,但分组分配仍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和现有条件。收缩压高和心房颤动的患者在溶栓后更容易发生出血性转化。研究使用NIHSS评分和mRS评分,而不是使用影像学方法来确认血管闭塞或再通,这可能会导致结果解释上的一些错误。对不同发病类型的AIS患者未进行分层分析。3个月内出院的患者被告知听从医生的建议并安排复查访问,但仍有部分患者自行停药,从而影响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阿替普酶联合TIR治疗能显著改善AIS患者的早期和短期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结果还表明,早期应用TIR治疗更为有益。此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出血和死亡),没有随着TIR的应用而增加。在不同的TIR组中,一些结果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小。因此,需要在较大样本中进行多中心随机盲法试验,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并适当延长随访期。

引用本文:

JinLiu,QiuyanShi,YuanSun,etal.EfficacyofTirofibanAdministeredatDifferentTimePointsafterIntravenousThrombolyticTherapywithAlteplaseinPatientswithAcuteIschemicStroke.JournalofStroke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2;28(4):-1.

专家点评

4.5h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是指南推荐的治疗AIS的首选方案。NINDS研究显示,溶栓后症状好转再恶化的比例为13%,其中73%与再通血管的再闭塞有关。文献报道溶栓后再闭塞的比例高达14%~34%,原因主要与栓子崩解、内皮损伤甚至是溶栓剂本身导致的血小板活化有关,因此早期抗血小板治疗很有必要。年发表的ARTIS研究,显示阿替普酶溶栓同时静脉应用阿司匹林mg,并不能改善AIS患者3个月的功能预后,可能是增加的sICH抵消了开通率提高的益处,现行指南都不推荐溶栓后24小时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是一种静脉用抗血小板药物,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通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给药5min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即可达90%以上;与受体呈可逆性结合,停止输注后血小板功能可在2-4小时内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具有作用强,起效快,可逆转(相对安全)的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溶栓后24小时内联用替罗非班组不增加出血及死亡等不良事件,说明溶栓后24小时内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是相对安全的;溶栓后2小时内及2~12小时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近期NIHSS0-1分或相比基线NIHSS降低4分的患者比例,改善90天功能预后,溶栓后2小时内联用替罗非班组疗效显著优于溶栓后12~24小时组,说明越早应用效果越好。但是该研究样本量有限,没有影像学检查区分大血管闭塞还是小血管病变,也没区分病因与发病机制,故对本研究的结果应该谨慎看待。本人所在中心已经有余例替罗非班治疗AIS的经验,对于判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的AIS,溶栓后复查CT没有出血一般在一小时内就联用替罗非班,总体来说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多中心前瞻性RCT来验证。

点击左下角可查看并下载配套PPT课件(提取码:zubj)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zz/20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