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诊断 >> 嗜铬细胞瘤继发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

嗜铬细胞瘤继发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

 

白癞风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http://m.39.net/pf/a_9041944.html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cerebralvasoconstrictionsyndrome,RCVS)是一种颅内血管痉挛引起的突发“雷击样”头痛(“雷击样”、“爆炸样”、“撕裂样”等,这种头痛通常在几秒到1min之间达到高峰,疼痛程度十分剧烈)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外大动脉呈非动脉硬化性、非炎症性、多发节段性狭窄,典型者呈"串珠样"改变,且在1~3个月内自行恢复正常。

本病发病年龄10-76岁,高峰为42岁,女性多于男性,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最多见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产后,拟交感药物的使用及嗜络细胞瘤可继发RCVS,今天这个病例就是嗜络细胞瘤引起的RCVS。

女性,53岁,以严重的头痛表现入院就诊,既往两周内出现了三次严重的突发性头痛,头痛发作1分钟内达到最大强度,持续5-10分钟,头痛是从枕骨区延伸到额部的搏动性头痛,对镇痛剂或阿片类药物都没有反应。

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眼底检查)正常,MRA、MRV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记录的平均血压为/70mmHg,头痛发作时达到峰值/,心率正常,生化检查、腹部彩超及24小时尿香草醛酸(VMA)均正常。

排除了SAH和其他可能的“雷击样”头痛原因(病人不同意腰椎穿刺),予以静脉注射镁和口服维拉帕米,头痛症状好转,直至药物逐渐减少并停止使用。

两年后她再次出现类似“雷击样”头痛的表现,并且在头痛发作时,她的最高血压偶尔为/mmHg,再次接受了相关检查,MRA可见到节段性动脉痉挛,并在经颅彩色多普勒提示右大脑中动脉血管痉挛(速度增加),其他检查未见异常,再次予以镁剂和维拉帕米好转出院。

然而,6个月之后,她患上了高血压及高血糖,进一步调查显示,尿甲氧肾上腺素水平比正常范围高5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此外,CT扫描显示右侧肾上腺有肿块,14天后,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术后包括头痛发作和高血压在内的所有症状完全消失,所有常规血液学和尿检均恢复正常。

嗜铬细胞瘤引发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临床少见,遇到可以RCVS需考虑到本病因的可能性,尤其是复发性雷击样头痛患者,本病主要是注意鉴别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血管夹层、静脉窦血栓形成、偏头痛、免疫类及炎症类疾患)。

RCVS为可逆性疾病,治疗措施包括去除诱因、止痛、休息和必要的病情观察,经验性的治疗为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最常用到的为尼莫地平(配合激素),当患者出现癫痫、脑出血、脑梗死亦应积极对症治疗。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zz/214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