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脑梗死最为常见,其致残率也比较高。脑卒中患者遗留的肢体障碍成为脑卒中后期康复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脑卒中的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灸疗法结合传统的康复疗法给了脑卒中患者更多的可能性。
传统的针灸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刺血、灸法、水针、电针、头针、拔罐等,但在与康复的结合中,尤以头针、体针最为显著。
针灸与康复结合的机制1.针灸的易化作用
针灸具有类似易化作用的促进作用,头针百会、曲鬓穴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纠正抑制性泛化,使可逆性神经细胞复活或被抑制的神经细胞觉醒,并可改善缺血性半暗带的局部神经元的低氧超极化状态,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
2.提高患者的康复意识
研究表明,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产生效果的原因是针灸改善了周围循环状态,刺激了感觉功能,颅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并改善人体大脑皮层电活动,进而有效的减少康复训练中的不利因素。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医师进行锻炼康复。
3.针灸对痉挛状态的缓解
尽管有些报道认为不适当的针刺可能诱发或加剧肌痉挛,但更多的临床报道认为针刺可缓解痉挛状态。相关研究显示,在卒中康复偏瘫痉挛期,选取拮抗肌一侧穴位为主,并配合易化技术治疗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结果针刺配合易化技术治疗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另外,运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缓解卒中偏瘫痉挛,针刺治疗,取患者患肢痉挛附近穴位,康复训练运用以控制痉挛的基础训练为主的神经促通术,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脑卒中的误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结合按摩的治疗--错
从中医理论来讲,卒中偏瘫为“筋失所养,经络阻滞”,采用针刺和按摩治疗可以舒筋骨通经络。在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并使康复治疗更具有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它只是康复治疗中的一部分。脑卒中的康复的系统应由传统的针灸针灸疗法结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等疗法共同治疗。
另外,大量数据显示,缺血性、失血性脑卒中所致偏瘫的针灸辅助康复治疗的疗效无明显差异;CT或磁共振检查显示病灶单一、表浅,则康复治疗预后良好;若病灶位于大脑半球深部或两侧大脑半球均有病变,甚至是多发性病灶,或者累及脑干,则其治疗效果不理想;脑卒中患者的病灶多集中在内囊或基底节病灶部位相同者,如病变范围较小,则在结合针灸治疗后,疗效理想。
针灸与康复训练的结合1.对脑卒中后偏瘫后肩痛的影响
偏瘫后肩痛与肩关节功能障碍常常相伴出现,疼痛导致制动,制动加重疼痛。由于疼痛会导致会使脊髓前角细胞受到抑制,很大程度上减低治疗作用。利用针灸的即时止痛作用,在疼痛减轻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既克服了单纯针灸缺少肩部运动性治疗手法的介入而难以恢复其肩带的功能,又克服了单纯康复训练无止痛作用而引起脊髓前角细胞受到抑制的缺点。针灸结合的康复方法,在不违背各自理论原则的前提下,相互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2.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影响
脑卒中是引起失语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语言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对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实验显示,通过对6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对康复治疗组的病例制定针对性语言训练计划配合针灸治疗,两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治疗结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失语症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针灸的加入有利于失语症的治疗。
传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无疑是建设我国特色“卒中单元”中康复疗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贾丽娟,刘芙东,张猛,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9(2),-
2.唐强,张慧敏,王艳,李晶,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7(4).-.
本期编辑:Aimee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