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论
儿童和社会环境(社会交往)的相互作用
儿童的智力起源于活动
儿童与教养者、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源泉
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动物进化结果,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包括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包括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1、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低级心理机能——人和动物共有,与生俱来的高级心理机能——人类独有——逻辑思维,有意识记2、“两种工具”说,即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3、“内化说”: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的过程。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论1、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能独立完成,二是在帮助下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个祧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循环往复的。变化的区域,一点一点的提高的。在成人或教师的帮助下2、(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支架式教学: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3、学习的最佳期限每种技能的学习都有着其关键年龄,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的年龄,会对发展成不利的影响,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学的时间非常重要,针对任何种认知能力的教都应该以儿童的成熟和发育为前提,在相应的关键期內进行。学习的关键期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都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要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和发育为前提,在相应的关键期内进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论述、单选、多选)★★★★★★★背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意义/启示1、认知发展与学习准备(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个体所具有的促进或妨碍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2)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纵向和横向2、教学要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
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1)对小学生要根据其认知发展的具体、直觉水平进行教学(2)对中学生要根据其认知发展抽象水平占优势的特点进行教学3、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系统的学校教学能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维果斯基——教学要适应最近发展区,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1)最近发展区的循环往复(2)支架式教学——独立解决问题1、小明一直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但是通过物理实验,小明认识到原来空气是有质量的。这种现象属于()A同化B顺应C平衡化D图式2、5岁的咳咳第一次参加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中的潜水员时,大声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咳咳认知过程属于()A同化B顺应C平衡D组织3、(真题)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A学习B模仿C强化D适应4、下列选项中,与“李宁和刘翔是运动员”的判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王二和李晓是夫妻B王以和王三是主持人C刘美和邓丽是同乡D王四和李三是同事5、(真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的儿童属于形式运算阶段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6、(真题)两小无猜的时代,一根竹子一张长凳就可以是一匹骏马。这是个体认知发展到()能做到的事情。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7、(真题)某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此时的认知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8、(多选)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个体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A脱离自我中心性B可逆性C守恒性D演绎推理9、(辨析题)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直接跨越至形式运算阶段。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人们的认知发展也是按照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前运算阶段,再到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顺序既不能跨越,也不能逆转。比如前运算思维是不守恒,具体运算阶段是守恒,发展不会从守恒又到不守恒。(3)综上,题干说法错误。10、(真题)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布鲁姆B赞科夫C维果斯基D巴班斯基11、(多选)下列与维果斯基的理论相符的是()A只根据儿童现有的知识水平教学B最近发展区C发展是不受环境影响的D支架式教学12(案例)某校王老师,年开始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得法,深得同事和学生的好评。年由于工作需要,王老师开始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对象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王老师感觉自己的教学有点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王老师本人感到非常困惑。请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论述王老师产生教学困惑的原因及解决困惑的对策。答题点:形式运算与具体运算的特点,教学要适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13、以下关于皮亚杰的理论,有误的是()A.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B.同化中图式发生根本变化C.顺应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D.平衡是顺应和同化的相互平衡13、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源自()A.平衡B.顺应C.同化D.异化1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15、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印刻现象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笔记大纲内容
一、自我发展
1、自我的概念
2、自我的类型
3、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二、人际交往发展
1、人际交往的概念
2、人际交往的阶段
3、人际交往的原则
4、人际交往的指导
一、自我发展1、自我概念所谓自我或称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2、自我的类型(单、多)(1)从形式分:自我认识(认知)——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对生理自我(身高、体重等)、心理自我(思维活动、感觉之类)和社会自我(和社会的交往,人际关系)的认识——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最主要的方面自我体验(情感)——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自尊是最主要的方面自我调控(意志)——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的方面(2)从内容上分生理自我: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个人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3)从自我观念分:现实自我: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看法(我很勤奋)投射自我: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妈妈认为我很勤奋)理想自我: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我觉得将来我能成为有学问的人)3、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单、多、材)概念: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包括个人同一性和集体同一性。埃里克森是弗洛伊德女儿安娜的徒弟(1)主要思想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婴儿期——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愧、怀疑(2-3岁)——儿童早期——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或游戏期——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学龄期——培养勤奋感(多鼓励多肯定)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培养自我同一性亲密感对孤独感(20-24岁)——成年早期繁衍对停滞(25-65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65岁以后)——成年晚期或老年期PS:主要思想小学儿童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对自卑”,老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少给予批评,使其充分体验努力带来的快乐。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允许学生对未来进行不同的规划,鼓励其进行多种尝试。(2)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意义自我同一性含义(了解)——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回答——个人的过去经验和对将来的期望之间的统一——基本的一致感和连续感——通过现实地评价自己的过去,思考自己的将来来达到——围绕一定的领域发生——在各领域产生灵活但持久的承诺——保证一个人与社会有效的整合——基本的忠实和忠诚感——同一性发展的敏感阶段是青少年时期,但它是一生的追求重要意义:首先,自我同一性与自我、人格和人的发展关系密切。是人格形成、发展和变化的核心与基础,自我同一性整合人格的各种成分,成为人格完善的标志,进而是心理成熟的体现。其次,自我同一性在主观上表现为同一感,提供了自我的一致感和连续感,使个人的知觉和经验的统一成为可能,二、人际交往发展(单、多)(先了解)1、人际交往的概念(1)从动态的角度说,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过程)(2)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亦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2、??人际交往的阶段?定向阶段——初步确定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对象?情感探索阶段——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感情交流阶段——形成安全感和投入深入的情感?稳定交往阶段——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3、??人际交往的原则相互原则
平等原则
相容原则
互利原则
理解原则
信用原则
4、人际交往的指导(背)(1)提高交往认识
(2)学习交往艺术
(3)加强心理调适
(4)培养交往能力
——语言能力
一要明确说话目标
二要理解说话者话中的含义
三要学会倾听
四要敢于说话
——非语言能力
1、(单选)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指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属于()A自我认识B自信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2、(单选)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3、(多选)从内容的角度看,自我意识可分为()A心理自我B现实自我C生理自我D社会自我4、(单选)埃里克森提出人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其中他将0-17岁分为()个阶段A四B五C六D七5、(单选)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勤奋感B培养主动性C形成亲密感D培养自我同一性6、[单选]人们只接纳那些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人,而对否定自己的人则倾向于排斥。体现的是()。A.交互性原则B.强化原则C.功利原则D.自我价值保护的原则
一只小萌兔喜欢我,就请我喝瓶水吧!哈哈哈
当前时间: